时间:2024-05-11
刘亦白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那么为什么学生升入初中后会变得无所适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一些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出现?为此,特对入学一个月后的初一学生进行了了解,发现农村中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陌生化学习环境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业成绩
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作息时间变化的困扰。学习科目增多、课堂知识容量大,休息时间少,这也给学生造成不适应。过半的新初一学生晚上睡觉时间在9点—10点,甚至有学生睡觉时间在10点—11点。进入初中后,就意味着几年之后要中考,中考的压力,令学生心力憔悴,感到不适应。
2.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业成绩
学习难度增加。有37.2%的学生认为初中的知识相对小学的来说要难许多,初中知识理解的多,死记的少,这对刚从小学上来的初一学生具有挑战性,令学生不适应。
作业量过多。有近半学生每天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达到2—3小时,甚至达到3小时以上;小学毕业班学生作业量是控制在2小时之内,其中大部分是控制在1小时以内,进入初中后,作业的数量成倍增加,令学生不适应。
3.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方式也给学生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业成绩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初中教师上课的速度过快,致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有些教师习惯于只讲不写,致使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了,这些令学生不适应。
陌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等原因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气氛紧张、学习压力增大,使学生存在诸多不适应。这些方面是这个教育阶段的特点,是必然存在但却是可以缓解的。
二、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在师生关系上,初一教师注意尽快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交往和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陌生感和课堂上的参与学习的恐惧感,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初一教师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要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对回答不到点子上的学生要多鼓励,耐心等待,还要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要予以指导,不要进行当面批评,在课外的时候也要多给学生笑脸,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2)在学生的作息时间方面,学生存在着定势原理,因为定势原理的存在,所以学生在短时间里是不能改变原来的作息时间安排的,教师要承认这个定势原理,小学毕业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早点去适应初中的生活作息,而初一的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做到平稳衔接。具体地,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当地增加作业量,平时建议学生在学习上多花时间,调整生活作息安排,使学生原来的睡觉时间往后推半个小时左右,早上起床的时间提早10分钟左右;初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作业的形式要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生理上的调节,不至于太疲倦,使学生的休息时间基本和小学时持平(至少保证学生8—9小时的睡眠时间),等过了这个阶段以后,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业量,使学生的生活作息安排和初中的学习相适应,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在这种有意识的调整中,让学生更快读度过这个适应阶段。
(3)在家长和社会压力方面,建议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不能盲目选择名校,而是要根据子女的实际水平和特长及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子女发展的学校,要知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在这方面要充分引起重视,给学生更大的心理支持,因为学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那将会适得其反。当然,在这方面,社会的评价标准也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扰。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在盲目攀比,如果谁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就倍受人瞩目,反之,就会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里。这种社会的压力,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困扰,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要面对这种压力,显得非常不适应,但这是客观存在,个体很难改变,在这里只希望,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盲目遵从。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引导不同的学生向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明确方向,朝着合理的方向去努力,尽量不要人为地给学生增加压力。
三、调整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阶段特点
(1)在教学内容方面,初一教师要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更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通过对初一教师的调查,诸如“学习退步快”、“学习主动性差”、“思想道德水平低”等等评价很多,针对这些评价,我觉得初一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不要一味只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重学生的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享之不尽的。比如说,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较低的缺点,初一教师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在班队课的时候邀请专门的老师来讲课,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然后通过几个行为比较好的几个学生来作为强化刺激物,引导全班学生在这方面得到提高。另外,小学毕业班的教师要做长远打算,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的缓冲区,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主动为学生学习初中知识打下基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提早进行适应。
(2)在教学方式方面,建议初一教师在开学初不要急于赶进度,讲课时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开始讲得少一些、细一些,语速慢一些、口齿清楚些,刚入学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可以借鉴一些小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一边讲知识点,一边写板书,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听起来感受会更好些。之后,随学生的适应程度,再适当增加课堂容量,变换教学方式。同时建议小学高年级教师的课堂内容安排得适当多一些,对有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只讲不写板书或者让学生自己来试着记笔记。这样学生过渡得可能更自然,更快,不适应的问题就会相对减少。
(3)在教学评价方面,初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高,“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理解能力差”、“发现问题的能力差”、“知识迁移能力差”等等都是初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刚入初中时,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作息制度的调整等等这么多的不适应因素,要是让学生一起都改过来确实难度很大,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存在这些所谓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初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方面,小学毕业班的教师也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小学毕业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做长远考虑,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等等方面要求应当适当提高,让学生有意识地朝着这些方向去发展。
总之,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的一、两个月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是老师追求的唯一,宽松的班级环境的创设,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的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更重要,使学生都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使学生从内部更好适应初中的生活。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自己做起,为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