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职高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职高数学;寓教于乐;语言艺术;贴近生活;实训教学
当前职业院校在大学林立的环境下,普遍存在着招生难、生源文化基础差的现象,“重专业,轻文化”的风气充斥着校园。因此,职业院校内存在着许多“文化课学困生”,尤其是“数学学困生”。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职高数学教学的一点想法。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是一切高端科学的基石。我们从成为学生那天就开始学习数学,在工作生活中,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数学知识的枯燥抽象也同样是众所周知的。职高学生本就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数学任课教师,我制定了如下对策:
一、优化讲授方式,寓教于乐,贴近生活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始终是课堂上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算,学生在本子上算。这样的学习模式很难让基础薄弱的职高生接受。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何让学生引起兴趣,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就显得非常轻松,能给人以愉快、舒畅的感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生活中,数学计算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在阳光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和自己影子的长度,从而利用三角形相似原理,测算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数学变得轻松愉快。
二、发挥实训优势,劝其听讲,不如诱其自学
职高生大多是不爱动笔,爱动手的学生,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写写算算,他们是很不情愿的。针对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有实训基地,实训相对材料充足的优势,偶尔搞一次实训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
例如: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把学生带到实训场地。工位上有一些铜丝,不规则的缠绕成卷,长度未知;一把钳子;一支20厘米直尺;一个天平;一个电子秤。然后把学生三人分成一组,每组一个工位。要求,下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铜丝的准确长度作为作业,并说明测算方法,然后评选优秀小组。在整堂课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商讨测算方法,争相动手操作,不再有以往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发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讲究语言艺术,少指责多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
1.针对教学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最能体现教师能力水平的窗口。枯燥的概念、定理可以通过生动的表述使其更易让学生接受。例如:讲解平面的定义时,可以通过直线的定义导入:“同学们学习过直线,知道直线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那么,如果将直线看做春蚕吐丝,那平面就是丝织绢帕;丝有多长,绢帕就有多大。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那么平面就是向四周无限延伸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系直线与平面,学生更易理解,也方便记忆。
2.针对学生
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表扬是认可别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无论课堂上,还是实训场地,教师都应使用恰当的语言,少苛责,多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坚信学数学比他们以前想象中的更容易、更有趣,自己真的可以做的很棒!学习是需要自信心的,只有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时,他们才会去采取行动。可是我们却很少给学生信心。我们从小就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对表扬总是很吝啬,即使他们真的做得不错,我们也会不时地给他泼点冷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努力,可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却是非常缺乏自信心。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创造力要比外国学生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从不敢尝试去创新。所以不要怕自己的学生骄傲,适当的自我膨胀是必要的,那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被调动起来。
四、鼓励参与,鼓励创新,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科,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吸收。一个人掌握知识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例如数学家陈景润,他的数学成就及其他创造的哥德巴赫猜想,利用这些有理有据的事实去影响去教育学生,使他们看到高山并看到攀登者的艰辛与取得成功后的快乐。课堂创新问题的提出,不要弄巧成拙要做到遵循教材,尊重学生,按教学规律,提一些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对知识有联系的问题,与本节知识密不可分的问题。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知识,增加学习的快乐感,活跃学习的氛围。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一点肤浅心得,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此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董琳(1980~),男,吉林省通化市人,工作单位:通化市职业教育中心,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