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时间:2024-05-11

柳丽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呢?

一、丰富呈现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找到解决方案,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发探究欲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例如:在讲《对称图形》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三、增加课堂容量,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程度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较大,课时又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统计图》一节时,我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了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优化练习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真正實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咏梅.数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