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戚海深
【摘 要】历史是记录和解释人类进程及事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这就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用电教技术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就能真正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能让历史教学活力四射, 最轻松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最完美地实现历史课育美立德的功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减负增效;活力;育美立德;创造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无法掩盖历史知识的乏味感。还有所谓的“主课”、“副课”之说仍在流传,而历史又是一门纳入中考的“副课”,更是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如何把历史课上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多年来, 我尝试过多种方法,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自从学校安装了电教设备,我的课堂开始发生变化,气氛逐渐高涨、一片勃勃生机。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重现”历史,突破困境,有效减负
历史课之所以让人感到枯燥和难,主要是因为有的知识点显得杂乱甚至抽象,而且时间久、空间广、跨度大。初中生感到无能为力是可以理解的,而老师要轻易地化解这些难点也是巨大的挑战。而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以“动”制静、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可以让历史课本“活”起来。
历史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地图,可是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很是有限,即使在教师精心引领下,学生跟着“走”一遍,也只能是走馬观花,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教师制作成动态地图进行教学演示,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还有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汉代丝绸之路时,可采用同样的方式,不但使“丝路”的轨迹清晰可见,而且还能让学生发现是安息人长期把持了从波斯湾经地中海到欧洲的转手贸易,并进一步得知:原来西汉时的丝绸之路并不是直达欧洲的。也就是说当时代表东西方最高文明成果的两个大国之间只是通过物品的交换传递着彼此文明的信息,似乎还没有一个中国人或古罗马人能直接到达彼国,目睹对方的风采,这就更加增强了彼此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就会对彼国更加神往,所以后来不论是东汉的使臣甘英还是大秦王安敦的使臣都不惜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尝试打通彼此的直接通道以一睹对方的庐山真面目。
二、“走进”历史,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在运用电教技术方面,历史课比其它学科更具有现实意义。再好的语言都敌不过真实的场景。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以感性为主。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演绎向学生传输生动而全面的历史信息,可使原本单调、陈乏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当过往的人物、事件在屏幕上出现时,课堂就不仅只是一间教室,而是成了历史舞台,为学生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历史环境,让学生与历史“零距离”地接触,使其产生“穿越”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观察、联想、分析、推理、概括能力的培养也能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能体现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这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印象。所以说电教技术是历史教学的最理想的手段。这就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教师用红色的小人和红色的箭头代表红军,用蓝色的小人和蓝色的箭头代表国民党军队,那么红军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后的行动方向和进程以及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战略部署都清晰可见,特别是四渡赤水河这一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使其追剿计划完全被打乱的景象跃然屏幕之上,让学生对此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并自然地从其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四渡赤水出奇兵”真不愧为中外军事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
三、开发潜能,激励探究,形成创造
初中生单纯而可塑性强,这是因为他们一般都具有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不经意地扼杀掉这种优势,或者说未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出这种潜能。因为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课堂上的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明确提出教师要退出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电教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设计能激励学生探究的任务性学习,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反复地推敲,不断开发其潜能。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在积极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其创造性将会自然地显露出来。因为电教技术是一种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各种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高效学习工具,它既便捷又可控还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在汇集大量的历史信息以及摸索出各种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与历史知识交融、渗透,便会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也就形成了创造性。
在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时,教师把造纸的流程制作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参与演示。当一堆堆破布、树皮、麻头、旧渔网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一摞摞洁白、柔软的纸张时,学生们不禁会惊羡于蔡伦的智慧并产生仰慕之情,在惊羡和仰慕之余又会暗暗地下定决心,立志要效法古人贡献社会,造福人类,渐渐地就会觉得自己仿佛成了那位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伟大的发明家、辛勤劳动者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者,这种遐思多少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一种满足和荣耀,其创造性思维就不知不觉地滋生出来。所以说电教技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
四、示人以美,育人以德,陶冶情操,升华思想
历史教材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美育素材,从人面鱼网盆到四羊方尊、从万里长城到金字塔、从《洛神赋图》到《蒙娜丽莎》、从敦煌莫高窟到圣索菲亚大教堂、从林则徐到邓世昌……这简直就是一座庞大的美育宝库,正所谓“史之所存,美之所在”。 无论是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还是品德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进行深入有效的开发利用的。只有通过电教技术手段把大量的美育素材“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具体而鲜活的美的形象,并深深地印在脑海、烙在心中,进而从内心深处滋生出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在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雄伟建筑、发明创造之后更加强烈;学生的爱国热情会在了解历史名流、革命先烈的事迹之后更加浓烈。美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是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最好方法。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增加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手、脑、眼、耳多感官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历史课堂增添了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迎来了历史教学的春天,将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