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史中的初心与使命

时间:2024-04-23

田亮

2016年10月26日总第333期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环球人物》记者重走长征路,推出《长征,毛泽东周恩来角色的转换》封面报道,再现一代革命家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的故事。伟大长征精神,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作为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刊物,《环球人物》自诞生之日起就密切关注党的历史。《环球人物》15周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党的创建,到捍卫民族利益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班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环球人物》不断通过伟大人物的人生故事,向读者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讲到了这句话。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他们虽然面临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初心一脉相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的初心可概括为: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与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初心使新中国站起来了;邓小平的初心可概括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安康和幸福,这个初心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习近平的初心可概括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使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习近平始终不忘这个初心,这才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辟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领袖。在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和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环球人物》先后推出《百年前的青年偶像》《1921 开天辟地》两组封面报道,详实记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那段历史。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李大钊则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石仲泉说:“陈独秀锋芒毕露,勇于冲锋陷阵,革命家的气质、感染力很强。”1920年初,陈独秀受邀到武汉演讲,因宣传社会主义革命被北洋政府盯上了,面临被捕入狱的危险。李大钊等人就在陈独秀回京后把他接到友人家中避居,并计划把他转移出北京。时值阴历年底,正是北京一带生意人往各地收账的时候。李大钊扮作一名下乡收账的商人,驾着一辆骡车出发了。他坐在骡车外面的车把上,陈独秀坐在车里。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讲北方话,沿途住店一切交涉都由他出面办理,不要陈独秀开口,唯恐暴露其安徽口音。到天津后,陈独秀又坐船去了上海。也就在这辆骡车上,两人商讨了建立党组织的问题。从此便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在两位导师的引领下,一批批先进知识分子从不同道路汇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点上。毛泽东在1920年夏秋之际还在组织湖南自治运动,希图通过人民制宪,实行湖南人民自决自治,但遭到军阀赵恒惕的刁难。这使毛泽东认清了统治阶级与民为敌的本质,认识到政治改良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才是最宜采用的”。

1920年底,周恩来抵达法国马赛,开启勤工俭学之路。然而英国煤矿工人声势浩大、持续数月的罢工等运动,让他看清“资本家无往而不为利……劳资战争,舍根本解决外其道无由”,英国渐进式的费边社会主义是空想,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正道。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由于会议是秘密召开,当时并未引起太多社会关注。党的成立就像一颗种子刚种下地,起初不大为人所知,后来却展现了势如破竹的力量。

“我们党必须找一个熟悉农村革命的人当领导”

1927年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有了自己的“枪杆子”。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中国地图上的足迹,就是人民军队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弱小到强大的印迹。在建军90周年之际,《环球人物》多路记者,从古城遵义、赤水河畔,到平型关、沂蒙山,再到西柏坡、锦州、丹东,顺着毛泽东的足迹和他的军事电报的目的地,感受毛泽东的军事艺术,写就《毛泽东军事地理》这组封面报道。

1935年2月,毛泽东指挥红军一渡赤水后,周恩来在云、贵、川交界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和博古有一次长谈。他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说明中国革命的源泉在农村,必须走农民战争道路。这以后,我就在考虑,我们党必须找一个熟悉农村革命的人当领导。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不合适做领袖,当统帅。毛泽东很擅长农民运动,很适合驾驭目前的战争。宁都会议后,他离开军队,中央红军失去了一个帅才,这就像一块石头一直压在我心里。红军不能没有他。我深信,以他的才能,一定能率领中央红军走出困境。所以在遵义会议上我力主他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参与军事领导。会议发展到集中批评你,是因为大家憋了一肚子话要说。军队已不可能再让一个不懂军事又不会领兵打仗的人来继续指挥他们了。何况你自己也没有强烈的领袖欲望。

左图:陈独秀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右图: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这一席话,使博古解开了思想疙瘩。“尽管遵义会议后相当长时间,中央政治局的军事决策由周恩来全权负责,但他放手让毛泽东指挥红军,他去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做好。”石仲泉说。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毛泽东的苦难辉煌》封面报道描述了毛泽东的对日作战谋略。1938年初,毛泽东开始在延安凤凰山夜以继日地潜心写作《论持久战》,有时两天两夜都不合眼。“他把整个抗战过程分為3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战法讲得很清楚,那就是当时的《孙子兵法》。8年全面抗战的发展,没有超出毛泽东《论持久战》所说的范围。”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煜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打败了日本人,打跑了蒋介石,中国人民刚刚迎来新中国的成立,美国人又到朝鲜来挑衅。他们的飞机越过鸭绿江,轰炸我东北地区。他们的士兵在鸭绿江朝鲜一侧朝中国方向撒尿。这些故事都写在了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毛泽东立国之战》等封面报道中。1950年10月初的政治局会议上,基于新中国百废待兴,中美实力相差巨大,多数人并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形势,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党中央、毛泽东最终决定出兵朝鲜。这是毛泽东一生最难的决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石仲泉说。

左图:1979年7月,邓小平和万里(左)在安徽黄山迎客松前合影。右图: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听了邓小平的话,“就像三伏天吃冰镇西瓜”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路上虽有坎坷,但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总能化坎坷为前行的动力。

1978年,邓小平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派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感受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必要性,让对外开放成为高层的共识。万里在安徽带领农民实现了突破,习仲勋则带领干部群众在东南沿海取得突破,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主抓的是科教,他把接力棒交给了方毅……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万里长子、谷牧之子等,向《环球人物》独家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习仲勋等广东省委的负责人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让广东“先走一步”。邓小平很支持。他听说名称定不下来时,果断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然而,特區的快速发展引来一些反对的声音。有的人到经济特区考察,认为那里除了红旗之外,其他都成了“资本主义”。1992年初,邓小平登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发表了南方谈话。在深圳国贸大厦,邓小平听了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关于多方面改革的汇报,很高兴,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当时我一听到这‘三个有利于,哎呀!感觉就像三伏天里吃了冰镇西瓜,畅快淋漓。”

1978年之后,每逢“三中全会”,党中央便作出重大改革决定,《环球人物》特邀党史专家撰稿,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全面改革的序幕;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为深化改革清扫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部署,吹响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集结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新一任总书记。第二年他就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秋,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他还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新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同域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6年1月16日,57个国家的代表云集北京,举行了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习近平掷地有声地说:“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一带一路”决策者》这组报道,记录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成效。如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这背后,是大国领袖的担当。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该峰会。《环球人物》适时推出《大国领袖习近平》重大报道,在主流期刊中首次提出“大国领袖”称谓。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对企业家们说:“中国的开放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了就关不上了。”2016年8月,习近平视察青海,用将帅出征的誓言宣示扶贫的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情怀和历史担当,让习近平成为国人以及世界人们心中有魅力的大国领袖。

习近平的履历同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环球人物》推出了《习近平 改革的新春天》重大报道。时任河北正定县农机局局长王玉廷说:“近平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一直到今天,正定的老百姓一提起他,还和30多年前一样,称呼他‘习书记。干部记着他,百姓记着他,在正定人心里,他一直都是我们的县委书记,永不卸任的县委书记。”无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0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 大国抗疫经济重启》封面报道记录了这不平凡的一年。越是艰难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夺取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

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使我们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环球人物》以党史为主题的部分封面报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