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张昕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互动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现通过了解互动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互动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一、分析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较低,注意力不够稳定和持久,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导致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不应该进行长时间的讲解性教学,而是通过应用互动教学法,使教师了解到不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态,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身体动作或是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口语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英语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愉悦,从而提升了初中英语口语课堂品质,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口语教学水平
初中英语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应用互动教学法,也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教师可以及时改正教学错误,进而也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水平。另外,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对于教师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培养优秀的师德,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切实了解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此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口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英语教学效果。
二、分析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
当前,有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对互动教学法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互动教学理念,使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参与度较低,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枯燥,正是由于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口语技能欠缺,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口语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差,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制定科学正确,严格多样的英语口语评价制度,使英语教师也对检测学生口语成绩时不够人文性、发展性和多元性,使学生感受不到英语学习压力,对待英语课不够重视,难以提高英语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也检测不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阻碍了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的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处理好师生关系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简单的英语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及持之以恒的心态进行教学工作,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喜欢英语老师,从而也使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拘泥于课本内容而不联系实际生活,这样会让英语课程气氛过于单调和枯燥,从而使学生缺乏了学习英语的情趣。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规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以及掌握的英语知识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多做一些活动和比赛,使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教师应顺时代潮流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使用以往落后陈旧的以讲为主的单向教学方法,应该在英语口语课堂中使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的实际情况,并且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有趣的英语问题以及设置更多有益的英语活动,坚持围绕着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使英语口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布设的教学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知识时刻存在我们身边,是鲜活有用的。
四、结语
现阶段,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运用互动教学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最终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平.英语口语训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
[2]任希华.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新导刊,2009(3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