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刘琴琴
【摘 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维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进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诗词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诵读经典、学习成语故事等为主要途径,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和底蕴,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唐诗宋词;诵读经典;成语故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不少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增进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以学习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傳统文化兴趣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终生受益。在语文教学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优美的篇章句段,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唐诗宋词的学习,让诗歌陪伴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生在大量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能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能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和佳句。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学、乐学。为此可通过不定期开展如“赛诗会”、“小诗人”等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当学生学习的古诗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还要教会学生对词诗的赏识,提升其阅读的品位,还可教会学生对诗词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整理诗词的过程中,为运用诗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以诵读经典为主要途径,让传统文化与学生同行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看了多少书,看了什么书和怎样看书,取决于他们写了多少文章、写了什么文章和怎样写文章;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些工作。生活在儒学文明传统下的中国人多读一些传统的文化经典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有关立身之本的教育。利用动感十足的编曲教孩子们演唱《唐诗三百首》;播放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弟子规》、《三字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忠”、“孝”、“礼”、“俭”等内容,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世代相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多散布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典篇目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古代经典的诵读,以此作为学生储备知识,让他们在这些充满智慧的传统文化读物中,向千古圣贤讨教必要的立身之本,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发现美的素养,不但能够把古代文化中美的东西讲出来,而且要开掘其美质,把美的东西传给学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热爱了,才会去传承。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给孩子挖掘一些文化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的潜移默化中养成醇厚的道德人格,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实质。
三、学习成语故事,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充满故事性的精彩情节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语文教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课本内的成语之外,更要拓展学生课外成语的学习,要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做到真正地掌握。比如在学习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成语时,就可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在学习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成语时,就可借机鼓励学生去读四大名著,这样因势利导,激发求知的教育对学生才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对成语,教师要教会学生自觉去应用积累,要学会在平时的阅读中,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还要积极开展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成语,积累语言。
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扬帆远航!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教材的语文老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