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11

张映春

【摘 要】“微课”悄然兴起,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焦点。用好微课,不仅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需求,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就微课的概念、微课助力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微课;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指基于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将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的作用是“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它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结合微课的特点,用好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下面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借力微课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微课突破时间和地点局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班级为单位,每个老师一般要教6个班,所以同样的知识点要讲6遍,老师讲起来枯燥无味,而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也是一件难事。微课的出现,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我的学习我做主”才得以真正实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给喜欢研究的学生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搜集学习材料进行深入地研究;也为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他们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摩和学习,直到真正理解、消化、吸收为止。微课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微课的声、视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的学科特点是空间与时间的紧密结合,传统课堂中,历史老师注重讲解知识,要求课后背诵。比如,讲解中国朝代更替的时候,老师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明清时期,对其中中国的疆土的变化往往无法涉及到,学生对这个概念应该很模糊;如果把中国历史疆域图做成微课,按照朝代的更替播放出来,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直观和深刻,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将《甲午风云》的视频资料,用于制作微课,利用多媒体中的声、光、影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发挥其感染力和冲击力,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从而避免了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述,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映像,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还有可能提出更新颖、视角更独特,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通过微课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正如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所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微课这时恰是一个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头脑思维的火把。

三 、微课再现历史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但是所有的历史知识都靠死记硬背来完成的话,那样学起来效率不高,而且也很累。如果把微课引入历史课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展现已故人物的生产和生活,形成历史观念和历史概念,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例如在讲解《巨鹿之战》时,适时出示“巨鹿之战示意图”、人物画像、古战场的模拟图等微课视频,让学生结合历史资料,想象巨鹿之战情景,并要求学生想象要符合历史的真实,要以丰富的历史表象为基础,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这样,不仅丰富了历史见闻,扩大了知识领域,更好地把握了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微课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微课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微课的授课场所已经不局限于教室;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还需教师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要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讲授知识点。例如:教师录制的微课可以课前展示,也可提供给学生课后进行学习,扩大课堂容量,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微课制作过程,是一个教学反思研究的过程,通过观看自己制作的微课或让同行教师、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找到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暴露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制作的微课,结合教师的讲解,插入到课前、课中、课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因微课的存在而更加精彩,最终达到了提高历史教學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目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微课只有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