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如何改进音乐教学模式

时间:2024-05-11

李雅

【摘 要】多年以来,音乐教学始终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这样的音乐教学总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校园内几乎听不到学生的歌唱声,更看不到舞动的身影,许多音乐教师都在试图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向我们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思维;乐器教学;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愉快的音乐气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它能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既有利于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

“有志者、事竞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所有的创造者,发明家,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自信心较强的人。建立自信,在当今的社会不仅是一个人追求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1.让自信心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孕育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双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统称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不可缺少的条件。要使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胆,自信的表达,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萌发自信心。

2.以教师的自信去感染学生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在许多时候身教比言教更有说服力,身教对学生往往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音乐课时,我经常组织一些师生共同参加的游戏活动,如正式上课前,师生交互着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如果老师出的题目学生答不上来,就抽签由一位同学表演唱一首歌;如果学生答出来了,就由学生给老师点一个节目,由老师表演。每一次,我都大方地为同学们表演,有时唱歌,有时跳舞。这样,我的行为自然也激发起学生的表演热情,自信也就一点点树立起来。

3.让自信在多元评价中萌芽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展和发现音乐潜能。初中生正生在心理,生理变化的半成熟时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不怕出丑,他们对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后果,别人怎样看待,怎么评价特别在意,显得谨小慎微,十分腼腆。大部分初中生一旦有了失败的表演的经历后,恐怕很难再会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了。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无论表演对错,水平高低,音乐教师都应热烈欢迎,积极鼓励及时肯定。哪怕是一句简短的激励话,一个信任和鼓励的眼神,一个极其简单的抚摸和拍肩,都会影响他们整个人的情绪,使他们看到优势和潜能,肯定自我,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学习找到自信的支撑点。

二、乐器进入课堂,提高智能

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如在讲授欣赏课德彪西的《大海》第二乐章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大海的各种自然景象(如平静时、汹涌澎湃时、海上暴风雨等画面)。让同学们讨论该用怎样的音乐来表现这些画面,然后聆听音乐,并请同学们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为其配上相应的画面。这样,本来是一堂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因为运用了多媒体,同学们不但学习积极,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情趣,进而也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

以情激趣,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在讲授欣赏课舞剧《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选曲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鼓励学生模仿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形态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天真、活泼可爱和老态龙钟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尝试欣赏、活动、探究式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封存的联想,开启了幽闭的心智。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