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时间:2024-05-11

黄宇青

【摘 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套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课堂教学策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从不同的层面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策略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邓炎昌、刘润清,200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符号都蕴涵着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都与文化有关。(朱永涛,2005)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apir就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Sapir,192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文化信息,它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其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文化背景的限制和影响。

英语学习者都是对母语文化的感性认识较深,而对英美文化的历史渊源,人文背景等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英语语言交流中,他们经常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母语的特征,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正因为如此,英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再是英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部分,相反的,它的传授,不仅将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用英语进行大方、得体的交际,而且将对英语教学起相当的推动作用。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不仅给英语学习设置了障碍,也会给交流带来诸多不便。这样一来,英语教学也就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而已,还应该传播其文化知识。

一、当今英语教学现状

现在英语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进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外语,相对于汉语来说,必然有其难把握的一面,其中文化背景差异更是较为突出的一点。

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都普遍存在一个特征,往往就是先教单词、短语,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语法、句型的记忆上,而忽视了英语教学中所蕴涵的文化渗透问题。这种英语教学在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培养方面,是功不可没的。毫无疑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开发,以致出现学生语法扎实,词汇量丰富,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但在实际的交际中,常常会出现语言不得体或理解错误的现象,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

二、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好似独特的,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邓炎昌、刘润清,2001)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由于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从而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可能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下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在与外国人交际中的重要性。有一次,有一个中国学生陪一个美国人去长城,在长城上,老外突然问那个学生说:Excuse me, may I go someway(请问洗手间在哪儿)?中国学生在学校里英语学得相当不错,马上听明白了老外的话,心想,长城都来了,哪儿不能去啊!于是说:Yes, you can go anyway(请随意)。这一句话,差点把老外吓晕了。其实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老外的“someway”指的是厕所,而英语“娴熟”的中国学生却让老外随地大小便!这就是典型的用中文思维来理解套用英语,从而造成了交际障碍。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朱俊爽,2000)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增多,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而且不容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在很多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理论编写的,并且涉及英、美、加、澳等国的英语及其变体,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作为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课堂上的文化渗透内容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平时的积累及根据具体的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各自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如果只注意字面意义,忽视内涵或社会文化意义就很难真正理解语言和正确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讲解和渗透。例如,汉语“药店”一词与英语“drugstore”(美)或“chemists shop”(英)相对应,但表达的内涵意义却相去甚远。汉语中的“药店”只能买到药,而英美的药店不仅可以买到药,还可以买到饮料、化妆品、杂志等杂货。

(2)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阅读教学是学生最大量接触文化内容的方式。阅读前,教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中,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容,讲解文化内涵;阅读后,组织学生就文化内容进行讨论、对比等。另外,教师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篇。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所以,阅读名篇是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渗透

(1)充分利用电教课程资源,看英文电影、录像等。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等。学生观看相关文化的电影、录像能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学生可从电影中的背景、人物、环境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真实的生活。感受真正的英语氛围。例如,在英美国家热播十年的生活短剧Friends就是非常好的课外英语教材。

(2)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等。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四、结束语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1999)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概念的不同理解,有时甚至引起误解。所以,笔者认为文化渗透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除了英语课堂上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文化学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收听英文广播,欣赏英文电影,浏览英文网站等多种方式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语言结构知识的教学外,还应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进行相关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颜嘉祖.《跨文化交际》.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