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谌丹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阐释了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学科渗透是中小学德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别于单纯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它不是外加的说教,不是贴标签,而是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渗透,这样就易于学生接受。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当是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从而使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这三者中,韩愈把“传道”放在了首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而从接受教育的学生心理特点来看,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也应如春雨化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还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厚炽烈的爱国思想,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应凭借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熏陶”。
1.巧妙运用作者介绍
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可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例如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文时,可以通过介绍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感召学生。文天祥的忠贞报国,为真理而战的“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的民族气节,对学生们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更能感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
2.强化诵读加深理解
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必须重视诵读。诵读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结合诗歌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悟,让学生跟随着、杜甫的生花妙笔,雄奇的想象,纵横捭阖的文笔,去体会祖国大川江山的壮观,引发自豪感,以及澎湃的爱国热情。
3.以讨论促进认识深化
对课文中提到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认识上有分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能集思广益,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深化。例如在教授《行道树》一课时,组织学生对“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认识到: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抽出名言警句重点讲解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作品,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这些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对于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力。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如讲解《岳阳楼记》时,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理解文中作者所强调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虽处逆境仍不计个人得失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
5.感受文中形象的人格魅力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具有人格魅力的主人公,他们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这些人物凝聚着作家的智慧和心血,有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非凡的智慧,更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练出出色的口才,遇事善于动腦的智慧。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实现“文道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其写好作文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的过程也是其提炼和升华思想、促进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及日常练笔训练,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1.从所学课文中得出启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学生受到了思想的教育,这时要他们再联系实际,抒发感想,自会水到渠成地写成文章。
例如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可以布置学生围绕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等美德,让学生写评论文章,使学生思想产生质的飞跃。
2.从日常生活中品味人生
生活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将自己的见解、感受、体会倾注于笔端,逐渐便会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例如:针对校园中发生的同学乱丢纸屑、讲脏话、通宵上网等现象,让学生以“责任感”“荣辱观”为话题进行写作。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事,学生有话可谈,并也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在课外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大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由于他们的性格、观念、情感等正在发展形成中,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有益读物来满足其生理、心理的需要,以引导其健康成长。教师有计划地推荐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提供楷模的读物,指导学生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决定了它的特殊教育作用,学生多种多样的兴趣、特长,都可能在课外语文活动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得到发展。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自主教育》2004年第5期——第6期)江西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初探》宋瑞《当代教育》2005年第一期 河南新闻出版报.
[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陈享丽《当代教育》2005年第三期 河南新闻出版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