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德育中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4-05-11

王进学

【摘 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加上升学的压力,致使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经过不断实践,本人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通过讲、背、导、评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守则》、《规范》、《一日常规》的意义,熟练掌握其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行为逐步达到规范的要求;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展开行为评价,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行为习惯;培养

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独生子女的增多,长辈的娇宠,年轻父母教育子女方法的欠缺,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等,造成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等较差。为此,广大德育工作者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加强学习——掌握规范内容

1.抓开学第一天的常规学习

每学期,我校利用开学前报名的时间 ,要求每个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渝北实验小学校园一日常规》,将学习和训练有机结合,保证开学第一天的正常秩序。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学规范,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和班主任更加重视常规的学习,使开学第一天就步入正规。

2.抓开学第一周的常规学习

各班主任在第一周里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 学习和训练,通过讲、背、导、评的形式促使学生有个良好的开端。讲是班主任讲解《守则》、《规范》、《常规》的内容、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细则;背是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熟背《守则》、《规范》、《常规》的内容(低年级《规范》可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每一条内容;导是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具体操作;评是班主任正确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

3.抓朝会课的常规学习

我校的朝会教育实行系列化,围绕每期、每月、每周的教育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每周的周一是工作布置,周二是常规学习教育训练。学校的行政值周和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常规情况,选择内容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训练。同时,还结合到时事的学习,如:学习《八荣八耻》等。这样,学生对常规内容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4.抓学科课中的渗透学习

在品德课、综合实践课、社会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常规学习。这样,泉源参与,使常规内容的教育学习更加扎实。

5.抓学习情况的反馈

学生常规学习的情况如何,学校在开学第一周就进行严格的检查。每班安排一位教师到班上随机抽几条内容,看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班级开学时学习常规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这样,班主任对这一工作就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好,为后面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训练——进行系列训练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常规”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其的内容,并按照要求去做,形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才行。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不管采用“先知后行”或“先行后知”,或者是“从情入手,以情晓理,以情激行”,只要恰当,都是有效果的。训练时可重点作好以下几点。

1.激发训练动机

正确的道德行为来源于正确的行为动机。教师应通过列举事例、树立榜样、体察心情、创设情景、展开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从道理上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从感情上产生道德行为的意向,萌发正确的行为动机。如果是机械式的训练,缺乏动情晓理,必然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会自觉地养成好习惯的。所以,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2.提出具体要求

在进行行为训练时,对于练什么,怎样练,训练中要注意什么,应提出具体的要求,所提要求必须具体、明确。如:排队集合,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轻,听从指挥不稀不密;路队,要求学生做到不稀不密,不快不慢,走成一线,保持安静,到家离队……总之,我校的常规训练,从晨检、课前准备、上课、课间活动、两操、校园行走、排队集合、路队、购物、学校公物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后,就会按要求去做,行为的训练,才有实效。

3.指导行为训练

学生明确要求后,并不等于就能照着这样去做了,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守则》、《规范》、《常规》等,其中重点是我校的《校园一日常规》;训练的时间可选择朝会、队会、品德课等;训练的形式可采取班级、年级、年段或全校;训练的方法有示范法,练习法,交流法,竞赛法,情景法,评议法,实践法等。训练时,可根据训练内容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如:每天晨检时敬礼、问好等的训练可采取示范法进行; 全校性排队集合,(升旗仪式、做操、路队)的训练可用练习法进行;校园行走则可以采用实践法进行……只有多种方法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给予正确评价

行为训练不但要有指导,还应该有及时地检查。每过一个阶段,就要对学生的行为情况进行检查,给予一定的评价。对行为要求掌握好或者进步较快的学生,可通过广播、张榜、橱窗、星星园、升旗仪式等形式表扬。与此同时,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指正,并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规范行为——建立规章制度

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掀起学习《守则》、《规范》、《常规》的高潮。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升旗制度、朝会系列化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路队制度、校园普通话制度、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各班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 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 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指导、熟悉校纪班规。再经过扎扎实实地训练,辅以各种奖励机制,多数学生能够逐渐由“他律”发展为“自律”,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参考文献:

[1]龙小佳.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曲小涵.小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3]赵凤琴.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