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4-05-11

熊国玲

【摘 要】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青少年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承担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渗透,应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语文由于其学科特点承担起这一任务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训练学生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养成反省意识等的好材料。教师把握住这些材料,就拥有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众多机会。

【关键词】心理教育;语文学科;挖掘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几乎涵盖了全部,而在众多的阅读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文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情感上给人以情的共鸣,在思想上给人以思的启迪,在心理上给人以心的感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出这些教育因素,找出其蕴含着的心理教育点,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尽情地感受美,在美中净化灵魂。

例如,学习了《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这一组课文后,问学生: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盲姑娘安静、病魔缠身的杏林子及自然界中的花草他们这种直面困难,永不言败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人生道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同学们要善于把握住生活的主旋律,正确面对失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心灵的交流过程,因而语文教学应注重体验,就是要创造整体参与氛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产生灵感,内化成自己的感悟。

如:《灰雀》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不多,前后只有三次。但就是这短短的三次对话,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物心理活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渗透“犯了错误如何保持健康心理”的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师:为什么小男孩连续说了两次“没看见”?

生:他捉走了灰雀,心里害怕所以才撒谎。

师:为什么小男孩总是强调灰雀“会飞回来”,而且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定?

生:他看到列宁很喜欢灰雀,不想让列宁失望,就决定放飞灰雀。

师:那么你们觉得小男孩怎么样?

生:他还算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说到做到,没有欺骗列宁。

师:你们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吗?

生:小男孩,犯了错误,不要害怕,不要撒谎。要敢于承认错误,怎么做的就怎么说。

生:小男孩,有了错误,改正就好。

我想,通过这种感同身受的心理揣摩与发自内心的真诚告白,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心里。

三、小组合作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课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识字、阅读、写作等学习任务。如:字词学习中,进行词义辨析,听写的合作;朗读练习中,进行朗读、分角色朗读、评议的合作;理解课文中进行切磋、归纳的合作;写作中进行评改的合作。学生在同伴间的交往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在同伴间的沟通中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用适当方式指出别人不足。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正确认识自己,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指导学生习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言为心声”的习作和日记,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它是师生进行心灵交流的、对话的窗口,它能最直接的、最客观的、最真实的,在第一时间内反馈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习作教学更便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群体的心理影响和无意识的渗透效果更佳。教师如果引导得当,注意开辟学生情绪宣泄的通道,就可帮助学生正确释放郁结于心的烦恼、焦虑及种种躁动情绪,保持健康心态。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习作为“教材”,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构思中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写作中反思,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情境;在评改中讨论,让学生形成共性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立足学生“习作”,在创作中渗透,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途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基础,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为依据,坚持“一切从实践中来,一切到实践中去”细致灵活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语文教师要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视为育人过程、心理辅导过程。这样,语文课就会成为学生实现心理发展,个体性格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才算真正做到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搭建起一座“心灵之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