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4-05-11

雷远江

【摘 要】随着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在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掀起了一番新的浪潮,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一、什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个人目标的实现与小组共同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将小组成绩和奖励作为最终评价依据的差异性教学体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是当前高中课堂改革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成为中小学培养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既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也是我校在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我们更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集其它学科之长,补其它学科之不足,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了解社会的发展,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轻松、愉悦的学习,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三、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学活动一般都在微机室或网络教室,与传统学科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所不同。

首先,在学习小组的学生分组上,应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老师再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各自的兴趣爱好、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及性别差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后,按照“同组异质”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样既有利于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达成合作共识,也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形成合作的默契,促进学生团结互助,优势互补。

其次,学习小组的建设,还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设施的具体情况,按照机房布置的特点,每4~6人为一组,人数太多过于分散,人数太少不利于组内讨论和交流;

第三,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要掌握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如果难度太低,学生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也能独立完成,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也会让学生失去合作学习的动力;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在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仍然无法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相互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会不复存在了。

第四,合作学习小组培训。合作技能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演示、探究等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还要对小组进行定期的培训,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作用,才能高效省时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合作学习小组管理。小组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育模式下,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我们应该尝试放手,将“管理权”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组际之间的相互竞争与监督,自发性地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要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进行“捆绑式”考评,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约束、监督和管理,促进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小组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从而实现从以往的老师管理学生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第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客观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促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发挥教师的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和引领效果,也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作为主体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小组之间互评的借鉴作用。因此,在小组评价中,应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评价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己、发展自己,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公正的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人和事。

四、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合理性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分追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频繁,使得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有些教师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任务过于简单,根本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如Word中字体、字号、颜色等设置)或者布置的合作任务太难,即使通过小组合作努力也无法完成,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与方法,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快速、高效的完成合作任务,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而有些教师在布置完小组合作任务后,对小组合作的任务稍作提示,便无所事事或象征性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美其名曰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而教师又没有提供及时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必然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小组成员不合作,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搭配与分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但是,很多同学不屑于交流、我行我素,不想把获得的学习方法、成果与同伴分享,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也不愿意倾听。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各做各的,各说各的,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

4.缺乏必要的成果展示与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与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优势所在。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除了考试以外,只有通过课堂展示,获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评价与认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辛苦劳动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展示、交流合作学习成果的机会,严重挫伤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合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控制。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合作关系。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鹏.浅析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82)

[2]潘正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