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中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11

朱莉丹

【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与观察法,就“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中的实践研究”在惠水县C幼儿园中班幼儿进行行动研究。实践研究证明,将童话故事与幼儿游戏活动利用相关策略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童话故事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力、社会性的发展,也促进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童话故事;幼儿游戏;行动研究

游戏是幼儿的权利,游戏能使幼儿巩固认知机能、情感冲突得以解决、未满足需要得到补偿,也是信息交流和操作的过程。童话故事是一种以想象、夸大、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形式,且有情节性,体现出幼儿性、创造性和想象性,通过无限的幻想,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拘束感。根据分析,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童话故事和游戏结合性不强,多数情况下就只是在游戏过程中增设了几个动物角色而已,简短的故事框架。故本研究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为指导理论,深入实践,探索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策略的,使童话故事更具有教育价值,游戏活动更具丰富有趣,进一步推动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中的实践应用理论和发展。

笔者进入幼儿园,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惠水县C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在幼儿园目前的游戏活动和将童话故事与游戏结合的活动中,对游戏活动的设计,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三方面进行深入观察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惠水县C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惠水县C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现有三个班级,小、中、大班各有幼儿28名、30名、34名,共有教师5名,实习教师2名。该实践研究在惠水县大C幼儿园幼儿园中班开展,男孩18名,女孩12名,年龄在4~5岁。

4~5岁幼儿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在生理动作发展上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具备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能力,例如:扣扣子、拉上拉链,擦桌子等;在认知能力发展上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概念,能说清楚一些抽象的物体。例如:常见的水果香蕉、西瓜等,不用看到就能想象出这个水果是什么样子;在思维能力发展上幼儿喜欢发问、手工,画画;在语言沟通发展上喜欢听故事,能简短重复故事,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能依据对话情境的不同,调整说话的内容和口气;在社会性发展上,能与同伴交流合作,能够组织一些简单的游戏。

1.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教师在健康领域设计了《过河拆桥》游戏活动1,目的在于促进幼儿手、脚肌肉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以下是对该活动的观察情况:

老师将做好热身运动幼儿带到布置好的场地1,详细的介绍游戏活动的环节、规则并作示范,邀请2名幼儿尝试,确定幼儿明白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15人,小组全部幼儿完成游戏用时最短的组获胜。

第一轮开始的两名幼儿很激动,都希望自己是最快的,老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就像小马一样奔出去。到第3名幼儿时,1组的幼儿已经超过2组幼儿一个环节,2组的幼儿A很想赶上去,在第一环节用手依次拿沙包的时候,准备一次将沙包拿完,老师提醒:“不能一次全部拿完,要一个一个拿。”于是A依次重拿。第6轮的1组幼儿B动作很慢,有的幼儿催促B快一点,老师对他们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随后带领幼儿一起给B加油。两个小组分别进行8轮左右,幼儿就逐渐对游戏失去了积极性,排在后面的幼儿有的开始蹲着,有的和旁边的幼儿说话,有的玩地上的石子,出现了精力不集中的情况。老师严格要求幼儿站好,带领幼儿喊加油,游戏结束后邀请幼儿玩滑滑梯作为奖励。

活动评析:在游戏活动设计方面:虽然游戏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从发展幼儿局部精细动作到全面的肢体平衡,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环节有些枯燥,幼儿进行一轮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几轮游戏后就导致了一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兴趣,就达不到教学效果。活动设计很严谨,但缺乏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亮点,在设计中主要发展了幼儿的肢体动作,缺少对幼儿想象力、社会性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的发展方面:在幼儿的身体发展上首先锻炼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其次锻炼了幼儿的腿部肌肉,最后发展幼儿的手脚协调性和身体的平衡性。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但幼儿的发展比较单一,在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他人的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所缺乏。

在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要做好游戏的设计者、环境的创设者、游戏的组织者、幼儿的引导者、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者等。在此次游戏活动中,老师主要起到了游戏的组织者的作用,在其他方面略缺乏,案例中老师在对于幼儿B情况的处理方式比较算合理,也许能尝试其他引导,如:“老师觉得B很棒,因为老师看到B在将沙包拿到另一个盆子的时候,放得非常整齐,所以就花费了多一点时间,相信B可以更好,我们一起给B加油鼓励。”一方面影响幼儿发现B的优点,另一方面对B形成正面鼓励。老师对活动设计的内容单一导致幼儿很快失去兴趣,单方面考虑到幼儿的身体发展,忽视了影响幼儿发展的其他因素和活动中一些随机教育的契机。

教学反思:综合笔者通过在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以及与幼儿教师的交谈、对活动的评析,总结出活动1合理利用幼儿园的已有资源,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已有经验且活动材料准备充分,但是游戏内容单一,注重发展了幼儿单方面技能,不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属于主导地位,幼儿的主体性不强。

综上所述,笔者猜想将童话故事引入幼儿游戏中,将童话故事的情节与游戏活动的环节相结合,填补游戏活动设计内容单一的不足,吸引幼儿的兴趣,一方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想象力、社会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根据游戏活动1的不足,设计了游戏活动2《三只小猪盖房子》,将童话故事的情节和幼儿游戏活动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观察研究。活动观察如下: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后,邀请幼儿一起来到给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游戏场地2。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过小路上危险的举动以及会导致的后果,幼儿C过小路的时,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保持身体平衡,眼睛专心的盯着路面,到双脚跳的时,双脚站定,再轻轻跳到另一石头上,吐了口气继续向前走。老师和幼儿在森林里讨论、模仿动物,谈论到老虎时,C:“老师,老虎很凶吗?它会吃小朋友吗?”D:“我妈妈告诉我,老虎很凶,会吃不听话的小朋友。”E也附和着。A:“你们说的不对,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老虎不吃人,它还很可爱。”老师:“小朋友们认为老虎会吃不听话的小朋友?”幼儿点头。D跑过来抱着老师说害怕,老师摸着D的头:“原来是这样,老师小时候也在想老虎吃不吃人,担心老虎把我吃掉,我的奶奶就在我额头上用手画一个圆圈,告诉我老虎头上有一个王字,我就是小老虎,大老虎是不会伤害小老虎的。我害怕的时候就在额头上画一个圆圈,这样就不怕了。老师到现在都没有看见老虎吃人,老师就想着老虎应该是不吃人的。”C表示疑问,老师:“C以后发现和老师不一样的想法,再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好吗?”C:“好”。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歌边搭房子,幼儿有正在商量的,有相互合作的,有在旁边学习的,想法各种各样,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幼儿自主游戏时,幼儿A、B、C分别扮演三只小猪,A搭好稻草房后主动去帮助没搭好的B。C哼着歌,首先把砖头摆放整齐,有一点点不整齐都要重放,接着再从叠好的鸡蛋槽里取出一个稳稳地放好,注意到旁边有一颗小石子,就轻轻地把石子拿到一边,再接着拿鸡蛋槽,摆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房子,把窗户反复移了几个位置后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放好,站起来欣赏了一下自己的杰作,转身看见B和A还在搭建房子,就去帮忙搭建。B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在搭房子,看A和B都开始搭建了,就不知所措地蹲下去搬弄了木块,重复了几遍怎么摆放都不合适,蹲了一会站起来低着头看着地面。B很高兴A过来帮忙,就蹲下来与A一起搭建,不停给A递木板,听A说着怎样搭建,C也加入后B更积极了,当A放了左边屋顶的一块木块时,B放右面木块,三名幼儿不停交流,合作搭好房屋。

活动评析:在游戏活动设计方面,把童话故事情节与游戏活动环节相结合,相当于一次历险活动,深深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幼儿的发展方面,幼儿对情节的幻想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如:草地上的蝴蝶,河里的鲨鱼等,在幼儿的肢体语言上也有体现,如:A过小路的情景。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关于老虎吃不吃人的问题讨论很精彩,教师通过幼儿的表达了解有幼儿想法,与幼儿分享自己童年的故事与幼儿产生共鸣,并提出解决害怕的方法,对于C的想法教师没有坚决的否定,而是与幼儿约定,保留幼儿的想法等待验证,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在A、B、C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展现了幼儿个性的独特,A活泼热情,B善于合作,C认真细致,幼儿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合作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在环境创设方面,材料准备充分,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能够被吸引。在引导幼儿想象情景过程中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思想,充分支持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将一些安全常识渗透进游戏环节中,在实践中更有利于幼儿的积累经验。幼儿也是教师最好的老师,幼儿各种天真、新奇的想法,也增长了老师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游戏活动有的幼儿还没有完全释放自己,不能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完全的展示出来,需要教师更多关注。教师引导的幼儿进行探索能给幼儿创造更多发挥的空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游戏活动中也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的眼睛,与幼儿一起成长得心态。

二、两次游戏活动的情况的分析总结

在游戏方面,活动2大量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性,游戏不只是规则的活动,而是融入故事情节的、充满幻想和神秘的探索过程,童话故事情节与游戏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

在幼儿方面,活动2对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发展了语言、认知、实践能力,激发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教师方面,活动2更丰富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严格,促使幼儿教师用多种途径去和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融入更多的智慧。

综上所述,将童话故事采用合理的策略引入幼儿游戏时切实可行的。

三、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童话故事的选择

经典童话,主要是古今中外著名的童话为主,如:《木偶奇遇记》、《小红帽》等;科普童话,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科学基础故事,幼儿便于理解的语言反应生活,例如:《煤油、酒精和汽油》、《小雨点》、《太阳请假了》等;现代童话,童话中的人物主人公一般是有个性的孩子,现代童话更能艺术地表现儿童幻想中的世界。例如:《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等;动画片改编的童话,在现代社会,电视成为幼儿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幼儿都喜欢看动画片,并比较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例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2.情境创设

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对故事的创编、不同故事的情节组合进行布置;随机布置,幼儿或者老师,对于突发状况,随机利用可用的物品进行发挥;假想情景,老师以及幼儿通过想象假设情景;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创设;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布置。

3.幼儿的主体性

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语言能力的运用中能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对故事情节的想象随着游戏的进程而展开,激发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对情节进行想像,扩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童话故事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道德价值;能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能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4.教师的指导策略

根据幼儿的经验,设计游戏活动,为顺利开展做好创设情景、把握时间等准备工作;在引导幼儿时,激发幼儿的探索性,拓宽幼儿的思维;需要示范的时候,做好示范作用;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状况;观察幼儿的行为活动,进而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能根据游戏的需要介入游戏;根据游戏的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

四、总结

通过此次对童话故事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研究笔者了解到,将童话故事合理的应用到幼儿游戏活动中是可行的。一方面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想象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对的提高。但是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岳明.对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2).

[2]陆晓燕.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第四版.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57-212.

[4]梁姗.幼儿园童话教学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吴文娜.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6]王爱萍.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