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中学生学习习惯看高校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11

孟杰 张敏 李珉 杨学智

【摘 要】“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竞争环境的大学生来说,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自学能力的养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文章从学生中学时期的学习习惯入手,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探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习惯;自学能力

一、中学生学习习惯

中学时期可以算是学习阶段中最苦最累的一个时期,但却是学习乃至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中学教育在一生教育体系中具有承接性和过度性的基础地位,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这个时期不但要学习必要的基础课程,而且养成的学习习惯也影响着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大量调查表明,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停留在老师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状态,学习处于被动,不会独立学习。受到现在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看得较轻。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注重“授之以渔”的过程,而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看成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被迫做大量重复地练习,最终形成了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资料显示每隔五年,便有一半的知识会自动失效。要想跟上社会的进步,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特别是自学。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未来的文盲下过这样的定义:“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

据统计学生在学校中平均大约度过20年的时间,在学校时学习很方便,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或和同学商讨,但我们终究都要离开学校。所以在校期间重要的不是学到了哪些知识,而是学到了哪些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才是一生不断获取知识的源泉。

生活中许多人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不符。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能否胜任工作,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是否牢固,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二是取决于个人是否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随着工作内容的不同学习所需知识。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对于刚刚从高中踏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学习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自我学习为主。许多过惯了“牢笼”里被动学习的同学,在大学学习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怎样来面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大学生培养自学能力需要学校的帮助、教师的引导和本人的自主培养。

(一)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在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1.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实现大学梦,大部分学生沉浸在喜悦中,加之大学环境是个开放的环境,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约束,一部分学生厌学的情绪就释放出来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与开放型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改变授课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自学意识

高校的授课方式完全可以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地选用新颖、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置身教师的角度来体验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锻炼自学能力。教师再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生自己培养自学能力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不同,不再是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性的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本领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裕,并且没有高中时繁重的课业,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喜欢的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帮助。同时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可以随用随学。

参考文献:

[1]李桂霜.大学生有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教育探索,2006

[2]王有刚.当代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J],2007

[3]傅莉.对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

[4]余训爽.试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5]柯红霞.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