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杨邦文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阶段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勤思好学、敢于质疑、善于阅读、准确表达、动手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教育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它为未来数学学科的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阶段的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阶段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实施因材施教,关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习惯呢?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
专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上课专心听讲、专心完成作业是学生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需要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突出重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巧妙提问,引起兴趣。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训练,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条落实。
培养学生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需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等要求。经常开展优秀作业的展示,树立榜样和目标。注意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二、培养勤思好学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教师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展现数学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
三、培养敢于质疑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四、培养善于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数学材料。比如,数学概念应指导学生精读概念;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例如,针对低年级,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针对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读书的技巧。
五、培养准确表达的习惯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
六、培养动手实践的习惯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一方面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