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王凤瑛
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缺少有效性仍是殛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据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一课时,当我一板书出课题后就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扫一室”和“扫天下”有什么关联?“扫一室”与“扫天下”作为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同学们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讨论与分析,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我再进行适时地点拨,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与此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但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草原》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作者“我”情感变化的课件:“豪放—高歌—沉醉—低吟”。我根据这个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自己的所见所闻中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情感变化?请同学们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感悟,然后用文中的语句或用自己的词语来概括性的回答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等。如我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当同学们还沉浸在回答完作者情感变化原因的兴奋之中时,我又趁机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后回答作者眼中的“草原”又是怎样的?请用课文中关键词语来回答。我刚一说完,同学们有的在高声朗读,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互相讨论,有的在边默读边思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当再交流反馈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是个景色奇丽的草原。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但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忽略,也要予以关爱,进行协调,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解决,以此促进差生的学习进程,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
四、鼓励学生 用心研读课文,激荡语文课堂的情感浪花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
如在学习《草原》最后几个自然段时,我组织学生认真地去研读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要求学生把文中的“我”当作你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我们循着作者的眼睛去观赏,觉得那就是最美的“草原”。那是因为草原人民几十里外驰马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虽语言不同,但心意相通。当我们随着作者“我”感到——蒙汉情深何忍别时,我们的泪也跟着作者流了出来。这是我与学生共同感受到了课文情感的冲击,产生了的心灵共振。“草原人民”虽然与“我”分别了,可草原人民那亲切热情的笑脸,一直挂在“我”的心中。这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到草原人民那纯真善良的心灵,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此时的课堂出现了忘我的境界。那良好的感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同学的研读中逐渐积聚,逐渐凝练,进而逐渐升华。以语言为介、以情感为媒,在浓浓的研读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新课改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注重策略,使教学内容在学生中乐于接受,形成学习氛围,陶冶学生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鼓励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为培养健全的人格、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