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自然和谐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时间:2024-05-11

杨阿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进行情感与意志交流的过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相互融合,形成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自然和谐的整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深有体会,教学成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和课堂教学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或者过于随便,都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只有自然和谐的教学课堂环境,才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总结出影响自然和谐课堂创建的三个关键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仪表端庄,教态饱满,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仪表包括相貌与衣着两个方面。相貌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而衣着效果则是可以由自己来控制的。教师因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了衣着要有一定的规范,受到限制。教师在教学中,衣着要得体,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还要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开展教学的环境。对教师的衣着要求一般为朴素大方、干净整洁、搭配协调,坚决要避免两级分化的现象。色彩不能过于华丽,使教师在学生中产生一种鹤立鸡群的现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更不可穿着奇装异服,与本身教书育人的职责不相符合。教师的衣着也不能过于随意,穿着马虎,浑身污垢,甚至敞胸露怀,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丧失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因此教师要妥善处理好自己的衣着问题,过于华丽和过于随意都不合适。教师良好的教态对营造自然与和谐的课堂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精神饱满,以昂扬的姿态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授课,无论自己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只要你站在讲台上,就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教师在学生面前切不可表现出心情不愉快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自然,不能过于随意或是过于严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教师的举止要得体,给学生放好样子。

二、简明干练,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的高低。笔者认为,教师的语言应该简练、生动而富有节奏,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自然和谐课堂氛围的建立。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简明干练。将意思表达清楚是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合理组织语言,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各种概念、定律表述清楚,是什么就是什么,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使用空话连篇的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少而精”,恰到好处,既讲清楚了具体内容,又不拖拖拉拉,啰嗦不尽。小学数学学科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本身就是非常简洁精悍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做到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地讲解,将更多的教学时间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甚至可以将训练在当堂完成,及时检验学习成效。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我们在教学中面对的都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形象感知趣味较浓。教师在教学中语言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将数学道理讲清楚的基础上,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要具有趣味性,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将高深的数学原理进行形象化处理,将乏味的数学知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也要注意的是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不是一味地追求趣味效果,使课堂变成了娱乐场所。教师在授课中要紧扣教材实际,掌握好语言的分寸,坚持正确的观点,以深入的分析,幽默风趣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在讲课时语言音调高低、节奏缓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开展“讲”的过程必须和学生的“听”的过程相协调,要有机融为一体,形成教学的和谐节奏,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讲话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跟上,对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学生的学习容易煮夹生饭,学生学习会感到非常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讲课语言速度太慢,讲授速度跟不上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展开。教师讲课语调太高,刺激性过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长久坚持,影响听课的效果,教师的嗓子也会吃不消。教师讲课时声音太小,学生听起来会感到困难,需要集中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听清楚教师讲的内容,容易产生听课的疲劳。教师在数学讲课时的语言节奏,要结合课本的内容和课堂气氛,进行适当控制和调节,达到快慢得当、高低有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能够正确运用声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开拓他们的思维。特别是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教师的语言要随着教学的需要而变化,实现教学双边活动自然和谐的目标。

三、注重引导,启发点拨,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激励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启发性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的层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缺少置疑和认识冲突的回旋,甚至以敷衍的集体回答代替了学生的深入探究思维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抢时间教学内容,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造成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不一致。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组织,没有全面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导致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环节脱离,无法正常开展,导致最后教师还是唱独角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确保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多个方面开展努力,要注重解题教学分析,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对课堂提问设计要坚持有疑而问,防止废话连篇。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学习的空间,做到细致深入,务求实效。要兼顾全体学生的认知基础,提问难度适中,数量适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