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

时间:2024-05-11

余德兴

【摘 要】新课改状态下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口语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课程本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本文着重从准确性、情趣性、形象性和多变性四个方面,结合平时的观察和体会谈谈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以期与方家商榷。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课堂 口语 艺术性

课堂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是经过转化的书面语和经过优化的口头语的结合。吴心田老师在《谈上好语文课的三项基本功》中说:“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视为上好语文课的首先的基本功。”这里所说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包括教师课堂口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浓淡,接受语文知识的多少,思维活跃的程度,感悟能力的强弱等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口语运用;干巴的语言,枯燥的词语,平板的语调,只能使学生昏睡、烦躁、厌恶。因此,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对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首先是语言的准确性

所谓准确性就是要求教师的课堂口语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苏姆林斯基说:“说话含糊,口齿不清,这在我们学校被看作如同无知。说话务求正确,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含义,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词,无异于美术课上不用削好的铅笔而用钉子去绘画。”任何脱离生活的教育,对语文拔高理解都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正确的概念,引发正确的联想和想象;相反,教师课堂上错误的口语表达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错误的概念,引发错误的理解,得到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比如有位教师在分析都德《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时,文中有一句话“他们总不会让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位教师顺口就讲道:“这里充分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激情”。一个天真烂漫、生性好玩还逃学的小学生,要想在一堂课前还认为“普鲁士兵操练”比“学分词有趣”,一堂课中间就“充分表现出”“爱国激情”,这是不可能的。小弗郎士不是孤立的,他是和知识分子的代表——韩麦尔,市民代表——郝叟,地方长官代表——前镇长,公务员代表——邮递员一起构成“人民”这个概念的。他是学生的典型,是民族希望之所在。小说重在表现他的觉醒,对小说内容任意拔高、错误的理解或是含糊其词的表达,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2.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其次是语言的情趣性

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口语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语文课文中既有凡人的伟大,也有伟人的平凡;既有国土沦丧的沧桑,又有保卫国土的激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些选文无不充满情趣。教师就要“披文入情”,以情真意切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上海于漪老师在讲《雨中登泰山》一文时的导语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拨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一课,请作者做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教学过程中,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学生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灵性、形成信念的终点,所以“情”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于老师的这一席富有情趣的导语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了学生的心田。

3.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还应该是语言的形象性

要使学生愿听,爱听,就要使教师的课堂口语形象生动,循循善诱。形象性的课堂口语具有鲜明、生动、可感的特色。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任何呆板、单调、乏味的语言,都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更谈不上激发兴趣。成功的语文教学,都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而这和教师的语言有着直接关系。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富有形象性的语言——词、句、段,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再现它的形象。就是复习,也能将之运用。在进行八年级复习时,有位老师组合了这么一段文字:鲁迅带着深沉的思考,讲着宏儿听不懂的语言,离别了没有生气、萧索凄凉的《故乡》,沿水路到了自己的老乡——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家里,却发现在座的已有浩然、茅以升等人,他们正在谈论着《曹操煮酒论英雄》,谈兴正浓时,又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都德手捧着一枚精致的桃核工艺品走了进来,他说:“我上完了《最后一课》,明天准备离开了,在此期间,《中国石拱桥》、‘长城春色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说完就要告辞,竺可桢握着他的手说:“路途遥远,尤其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要加倍小心。”浩然也站起来说:“《一路平安》”。本是几篇互不联系的课文,经过形象化的语言组合,显得妙趣横生,学生印象颇深。

4.语文教师课堂口语的艺术性也应该具备语言的多变性

语文课本内容不同,样式不同,当然也就要求教师的口语表达不同。马卡连科说要“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才能“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教学语言如同教法一样。一个教师的教法不能“唯一”,萧蕴说:“课,尤其是语文课,一旦形成了模式,还有多少味道?”语文教师的课堂口语表达也是如此。你不能用讲《统筹方法》的语言去讲《西湖的绿》,也不能用《沁园春•雪》的语言去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语文教师的课堂口语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因为课堂口语表达是有效地带领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凭借课堂口语传递语文知识,指导语文训练,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性情;把教材负载的意义变为情趣洋溢的语流,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或发人深思,或催人泪下,或引人发笑,或催人奋进,所以教师的口语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上语文课难,上好语文课更难。没有艺术性的课堂口语的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尤其难。

参考文献:

[1]吴心田 《谈上好语文课的三项基本功》

[2]《素质教育博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