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童年的回忆

时间:2024-05-11

我小时候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我出生在景德镇。幼年时父母便去了南昌,把我托付给祖父和祖母。祖父是个读书人,非常疼爱我,希望我能够早日成才。记得5岁那年,祖父便要我临帖练写毛笔字。我对写毛笔字没什么兴趣,喜爱听故事,便提出一个交换条件,请我的祖父每天给我讲一个故事,如果不讲,我就赖着不肯写字。祖父有一本线装的《聊斋志异》,他就讲书上的聊斋故事给我听,什么狐狸精啦,鬼啦,又好听又刺激,越听越想听。这些幻想故事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副作用当然也是有的,晚上尿急不敢一个人起床,要祖母点蜡烛或煤油灯陪着我,才敢爬起床撒尿。

我还十分喜欢昆虫。5岁时有一次舅舅带我到昌江边玩,在树上捉了一只知了给我,我高兴得不得了。后来不小心弄飞了,我懊悔得哭了一场。那时候不需要上幼儿园,住的地方离野外不远,野外有小溪和长满了灌木丛的山岗。也许是那时候社会治安良好,极少有拐卖儿童的事发生,祖父祖母放心让我一个人出外玩耍。我常一个人跑到野外,到溪边捉蜻蜓和蝴蝶,到山岗上捉蚱蜢。有一次我在山岗上的灌木丛里发现了一种长着双翅,肚腹呈红色,形状很像知了的小飞虫,趴在低矮的树枝上很容易捉到,不由得大喜过望,立刻捉了好多带回家去。我想这一次不能让它们飞了,可是放哪儿好呢?找来找去,在床底下发现了一个有盖子的空瓷坛,便将红虫放进去,盖上了盖子。后来又上山捉了几次红虫,统统关进了瓷坛。祖母不知道我的秘密,她大概是想用瓷坛做腌菜,打开了瓷坛盖,结果红虫纷纷飞了出来,弄得满屋都是小飞虫,祖母大惊失色。好在她十分疼爱我,只是略微责备了我几句。

9岁那年,我随祖母坐船沿昌江经鄱阳湖来到南昌,投奔我的父母。那时我父母住在叫作珠市尾的地方,对应的小学是珠市小学。本来我在景德镇已读完了二年级,应当升三年级的,可是转学的时候出了意外。我从小就有遗传性近视,转学时要进行入学考试,也许是那时我个子还比较高,考试时老师让我坐最后一排,没有试卷,题目由老师写在黑板上,因为字写得很小,我看不清楚,结果交了白卷。这件看似很小的事极大地影响了我,使我重读了二年级。而我粗心的父母居然毫不知情。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不莫名其妙地留一级,我后面的人生轨迹会与现在大不相同。几十年后,当我成了作家,向我年迈的父母谈起这件往事时,他们大感惊讶,问:“当时你为什么不向老师反映呢?”我说:“当时胆小,在陌生的环境里不知所措,更不明白交白卷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件事虽然改变了我的人生际遇,却并没有改变我的天性。我仍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南昌城内虽然没有景德镇郊外好玩,但有一个地方很快吸引了我,那就是图书摊。那时南昌的大街小巷有不少的图书摊,以连环画册为主。坐在书摊旁的矮长条凳上看书,薄一点的一分钱可以看两本,厚的只能看一本。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我除了有时会和同学去八一公园和万寿宫玩耍,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摊了。我在连环画册里看到了绚丽多姿的世界。这使我沉迷于此,常常到天黑才回家。那时候我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看书上了。有时候钱不够,我还掏过挂在门后的父亲裤子口袋里的硬币,好在他没有发现。胡琴街有一家书摊可以赊账看书,还可以租回家看,我成了那儿的常客。记得有一次我赊欠的款项加起来达到了五毛钱,因没有及时还,致使书摊老板上门讨要,弄得很是丢脸,还招致父亲的责备。后来差不多所有书摊上的连环画我都看过了,我就转向阅读以文字为主的文学书籍,开头读的是各国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后来又从《西游记》开始,认真读了四大名著,这才真正感受到文字和文学的魅力。再后来,我又被科幻小说、神秘小说和侦探小说吸引住了……印象深刻的是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海底两万里》及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半个世纪后,我遇到了一位失联已久的小学同窗至交,他知道我成了作家,惊叹地对我说:“你知道吗?关于地震和海啸这些知识,我最早都是从你口里知道的……你二年级转来我们珠市小学,四年级因搬家又转走了,这就是说,你三年级就知道了地震和海啸是怎么回事……”我点点头,说:“是的,我当时是从书本上了解到的……”他问道:“你现在还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吗?”我告诉他,我一直在不断地读书,如果没有这个好习惯,我恐怕成不了作家。想了一会儿,我又对他说:“作家光靠读书还是不够的,还得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书本上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被实践证明是错了的东西则需要修改……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不至于沦为书本的奴隶,才有可能创作出新颖别致的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来……”

我的同窗好友点头称是,我们一齐陷入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选自《小星星阅读100分》)

郑允钦,江西景德镇人。当过下放知青、工人、会计、报纸编辑,《微型小说选刊》主编。系国家一级作家,江西省作协名誉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出版童话专著15部,《吃耳朵的妖精》 《树怪巴克夏》分别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怪孩子树米》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好书推荐

常新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曾四次获得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被誉为“成长小说天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称其作品为“具有高贵血统的王书”。常新港的作品关注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所描写的生活很真实,既有童年的天真和快乐,也有成长的孤寂和疼痛,读者在文字中会找到一种成长的力量。

常新港的《我想长成一棵葱》获得了2015年陈伯吹国际儿童奖。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孩子成长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潘春春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成长历程。爷爷、爸爸和妈妈都把他们的理想加在了他身上,认为他是奇葩,身上有他们遗传的好基因,对其寄予厚望,令他深感压抑。再现了中国独生子女享受着百般恩宠,却渴望自由的真实内心。主人公“我”就像是他们养在花盆里的一根草,在长辈热切的目光里长大。

小说里展现了两代人的思想差距,爷爷奶奶与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观念上产生了对立冲突。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很有时代感。作者关注类似“管赢”、“古盛京”这样的“问题少年”,他们迫于学习压力,选择逃离社会现实,反映了应试体制下,少年儿童内心不堪重负的真实现状。他们经历着不同的疼痛和忧伤。正如作者所说:“有多少伤痛,就有多少成长。”

小说的语言很独特,是一种机智、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读起来,有一种轻松的酣畅感。如“我们这些正在长大的孩子,一不小,成了活的祖宗。”这些幽默的话语,让你忍俊不禁,一阵笑声之后,又会陷入深深的沉思。

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孩子,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期盼孩子成才?可是,孩子却在我们的“爱”里,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小说中揭示了当今的社会现实,父母的焦虑,孩子的压力,“我想长成一棵葱”,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呼唤,他们渴望轻松自在的生活,渴望精神生命的自由成长。

(张玲芳 推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