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崔杰
白蘑初生,雨露盈盈;白蘑伞开,春曦皑皑;白蘑伞收,暮色幽幽。
——青海民谣
每年春意阑珊之际,远方的老甘都会为我寄来一大袋白蘑菇干,那是西部边陲——我曾经邂逅的那片神奇土地给我的丰厚馈赠。
老甘是我三年前在青海认识的。为人豪爽的他操着一口地道的西北腔:“娃儿,你若是看得起我,叫我老甘就好!”这是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于是,我就没大没小地叫起他“老甘”来。老甘家里是做白蘑生意的,每年春天一结束便有一大帮人来收购白蘑干。老甘在青海广袤的草原上操持着祖业,就如那小小的不起眼的白蘑一样,平凡地生活着。
那是三年前的春天,到青海探望戍边的父亲的我因为父亲所在部队的紧急外调而被临时安置在老甘家。老甘对我尽起了父亲的职责——教我骑马射箭,带我去青海湖边采摘白蘑……奈何年华太瘦,指缝太宽,青海的春天不觉已在马蹄哒哒、白蘑渐稀的日子里倏然溜走,我的归期也悄然而至。临行前一天,老甘执意要带我再去采一趟白蘑。
由于白蘑周身洁白,而白蘑周边的草色青青,这样的色差,使得白蘑极易被发现而采摘殆尽。夏季将至,即便是老甘这样的采蘑老手也难以觅得了。好在夜里下了场小雨,老甘决定带我去碰一碰运气。
我們俩各骑一匹马,一前一后往青海湖进发。路上,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老甘,今年收入怎样?”老深吸了一口卷烟,说道:“不好,今年雨水太少了,白蘑的品质不行。”一阵沉默。“可隔壁那家的生意怎么那么好啊?”我不解。老甘皱了皱眉,没言语。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难以言说的事情。
“走,我们去那边看一看!”他指着一座山丘的背阴处,语气中透着几分笃定。我坐在马背上,他下马牵着两匹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那片人迹罕至的山阴。果然,老甘在那里找到了一小片蘑菇圈!他兴奋得狂跳,像一个得到了糖果的孩子。白蘑如一个个雪白粉嫩的胖孩儿,撑开一顶顶带着黑泥的乳白色小伞,静候着我们。这些白蘑,一个个饱餐晨露,根部紧抓大地,顶部突突地拔节,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拔出它们呢!我欢快地摘着来之不易的白蘑,老甘吸了口烟,弯下腰抚摸着白蘑:“这才是最纯正的白蘑呀!”我发现,他的眼中竟然闪烁着点点泪光……
晚上,老甘用线穿起白蘑,挂到屋檐上晾干。我找到老甘的老阿妈,和她说起了白天的事。老阿妈眼泪纵横:“孩儿他苦哇!当年我们祖上是这里最早做白蘑生意的,后来阿甘成了村里制作和销售白蘑干的领头羊。可村里的有些人学会了给蘑菇注水注胶,阿甘他倔,不肯这么做,才生活得这么困窘。村里人不理解他,笑话他傻,可阿甘他说了:‘人不能做亏心事!宁可穷一些但志不能穷,宁可自己苦一些但不能苦了客户……”夜深人静,听着老阿妈的诉说,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赚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但活着绝不能仅仅为了赚钱!
第二天早晨,老甘骑马送我去车站,一言不发地看着我离开。火车徐徐行进,站台上他的身影越来越小……我回转身,打开行李,看到了一大包晾干的白蘑,一股清香瞬间沁入我的五脏六腑,濡湿了我的双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淼淼青海湖、茫茫大草原,看到了精心采摘、晾晒白蘑的老甘,看到了他沧桑的外表下一颗虔诚而执着的心……
又一个暮春来临,老甘的白蘑如期而至。打开包裹,保鲜袋下是一张《青海日报》。打开报纸,一则标题跃入眼帘——“卖真货,做真人”,下面则是一幅彩照——老甘的如花笑靥。那满脸沟壑在阳光下条条绽开,似乎溢满了快乐。我知道,此刻的老甘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了,而他不愿意独享这份喜悦,要把它与千里之外的我分享。
我亦坠入了幸福的漩涡。此刻我能做的,便是遥望西北,任泪水恣意流淌……
(指导教师:王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