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儿子“白来”的手机

时间:2024-04-24

案例发生地:

江苏省常州市

律师分析:

浙江省关心下一代网上“律师事务所”特聘公益律师郁华

有话要说:

五老说法

案例回放

前些天,江苏常州一位家长发现五年级的儿子小明(化名)突然多了个手机,没事就拿着打游戏。加上孩子最近身体有一点不适,家长便起了疑心,询问孩子手机哪来的,这一问惊呆了!

原来儿子被人猥亵了,手机是“补偿”,于是他赶紧向学校反映,并报了警。

11月22号,民警在江阴将嫌疑人韩某抓获。韩某,30岁,是江阴一家企业的合伙人。10月初的时候,韩某和小明通过打“王者荣耀”成为好友,之后加了QQ。“这个男的对这个小孩进行了猥亵的行为。做完这个事情之后,他都会给小孩子一些金钱上的补偿,比如说充Q币,游戏里面买皮肤,等等,或者买个游戏账号这类的好处。然后跟小孩子说,不要跟别人说这个事情。”民警介绍说。小明因受到游戏及玩乐的诱惑,就没有告诉家长和老师。令人痛心的是,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嫌疑人韩某多次猥亵小明。从警方调查来看,受害的孩子并未清楚意识到事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毫不在意甚至以为好玩。

“他不懂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这个男的对他做的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完全就是不太明白的样子。他只是觉得做完了之后可以拿到好处,仅此而已。”民警说。目前,嫌疑人韩某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

浙江省关心下一代网上“律师事务所”特聘

公益律师郁华分析

这个事件涉及两个问题,游戏和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

游戏的危害,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若洪水猛兽。

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不沉迷于游戏,规定不准在学校附近开设游戏房,规定未成年人不准进游戏厅,规定网络游戏实行实名制,规定对游戏实行分级制,规定防沉迷游戏的措施,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千规定、万规定,规定得再好,也要靠有效执行才行。没有执行力的规定,形同虚设。

有的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12周岁以下的孩子禁止接触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等游戏。一禁了之,效果如何有待验证,但对游戏的危害认识深刻,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决心之大,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是全社会都非常重视的工作,国家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预防犯罪、惩治犯罪的法律体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具体规定了依法从严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适用。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施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方方面面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如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如第九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系统,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五老说法

通过上面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专章规定了网络保护,如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第七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做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我们在普法教育中,要告诉广大家长,游戏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多少学霸神童游戏上瘾,毁了学业;多少孩子为了游戏,沾染了不良习气。孩子一旦游戏成瘾,满脑子都是游戏,哪里还顾得上学习。“成瘾”非常可怕,我们一定要对它有足够的认识。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家庭、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当注重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教育,让孩子提高警惕,让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不再发生游戏掩盖性侵犯的伤害事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