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什么有的孩子被批评几句就自杀?

时间:2024-05-11

hantopedu

有一天陪孩子吃饭时,他忽然抬头看了我一眼,问道:“爸爸,我吃饱了没有?”

瞬间的错愕之后是震惊,继而是深深的羞惭。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他的身边总有人在不停地催促,不停要敦劝:“再来一大口!把这碗饭吃完!”而当他屡次申诉自己“吃饱了”之时,也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儿,到后来更是直接夺过他手里的筷子或勺子,连哄带吓把饭菜塞下去。

可恶的大人!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当发现哭闹无效、作势欲呕无效、扔掉筷子勺子无效、尿裤子(更小的时候)也无效以后,他开始用羔羊般的眼神看着我问,“我吃饱了没有?”属于生命本能的事被机械化了,自然简单的事被复杂化了,滋味美美的事被丑陋化了。

可怜的孩子!

一切建立在畏惧基础上的顺从,会把父母或老师的态度看得比天还大。所以,一旦遭遇批评,就是不去死,也会像死一样难受。

张文质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有一天他割完猪草后,把镰刀掉到水里了,不会游泳的他坐在水边纠结半天,考虑是否冒着生命危险把镰刀捞上来。他感到恐惧,因为担心回家后会挨打。所幸他最后选择哭着回家。他说,回头想想,这件事有点可怕,可怕在哪里?“在孩子的眼里,自己丢命甚至比不上回家挨揍所带来的恐惧。”

绍兴有位老师也在文章里写过这么一个故事:某校组织学生参加献血活动,别人都积极参与,只有一个学生不肯献。在校领导不断劝说之下,他终于含着眼泪让医生把针扎进了自己纤细的血管。后来老师问他为什么,获得答案后大吃一惊,原来那孩子以为献完血以后人就要死的!最让人百感交集的并非孩子对献血的无知,而是——在他“确信”献血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时候,居然还会为了满足或迎合校领导的期望,去做这件事!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甘愿付出生命?是怕被孤立的恐惧?对老师(权威)的恐惧?还是为了一句称赞的话语?毫无疑问,在习惯于迁就屈服的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无法学会坚持和守护自己最核心、最该珍视的价值!可是,生命,岂能迁就?

太多的人都表示过这样的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犯了一个其实是很小的错误,从老师那里领受了几句不算太过分的批评,或者被没收了一本书或玩具,或者因为老师说要请家长来学校,就轻易地选择了自杀?过错与后果之间存在着如此严重的不对等,令人触目惊心。说得难听一点,他们连死都不怕,怎么会怕一句批评,怕家长到校?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太差了,抗挫能力太差了,可是想一想张文质差一点冒死捞镰刀的事,想一想那个学生“冒死”献血的事,就能大体上明白,那些悲剧的发生是有着内在逻辑的。很多孩子其实就是在对成人世界的畏惧和屈服中长大的,他们一直承受着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高压,在特定的“心理现场”,他们还来不及掂量自己生命的价值,只想迅速地卸掉那种迫在眉睫的如山压力,于是做出了傻到不能再傻的事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