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在美国,每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都需要经过很多轮的候选人电视辩论。候选人通过现场直播的辩论,向选民传达他们的政治理念、执政纲领,以此来打动人心,拉动选票。据统计,北京时间9月27日全球有超过3亿人收看了这场电视辩论。
虽然美国总统大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从两党候选人的唇枪舌剑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在公众场合演讲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练就的。
在美国,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系统地训练演讲的能力了。小到一个小学班级选班长,大到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美国人的演讲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仅可以不需要稿纸连续说上几个小时,而且演讲时的风度、体态、肢体语言也都做得相当的完美。
领袖人物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孩子们的成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培养思维是
培养思维是根本
有文化,演讲不可怕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里,阅读、写作、演讲是一脉相承的。
Amy, 是一个同事的孩子,第一次见她,就觉得这个孩子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提到什么话题Amy都能给出自己的见解,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向同事取经后得知,原来Amy非常喜欢阅读,阅读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通过阅读,Amy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也使得她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
美国课堂的TALK(演讲)练习
除了知识的积累,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演讲的另一个关键。而这就需要多说多练。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们做小型的班级演讲来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Show and Tell(展示和讲述) 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老师们让孩子把自己觉得新奇或喜欢的事物带到课堂上,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陈述。老师们会建议孩子通过5W1H的模型,即What(什么)、Who(谁)、Where(哪里)、When(什么时候)、Why(为什么)、How(如何)来展开讲述,让孩子有序可循。老师还会让孩子进行访谈式的对话,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沟通能力。
“秀”出来,才能让人看得到
很多家长把孩子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归结为孩子比较内向、害羞。但事实并非如此。
内向本身并没有错,内向或外向是不同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外向的人可能更活泼,内向的人则更专注,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内向与否,与孩子是否想表达自我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演说家是内向的人。
而之所以内向的孩子给人留下不敢表达的印象,或许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感受程度更高。所以当他们感受到害怕冷场、怕惹人嘲笑时,就更不愿意去尝试。但这已经不是内向的问题,而是孩子过分恐惧、害怕失败的问题。通俗地来说,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的表达受到否定或嘲笑而有了心理阴影。
演讲的技巧,为发言加分
身体语言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这里就蕴含着演讲的技巧。像希拉里竞选总统的演讲,眼尖的朋友就会发现,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什么时候微笑、什么时候抬起手都有讲究,她背后可是有一个团队专门为她出谋划策。
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让孩子们(或者自己)多加留意,不断地练习,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了。
声息
听见—— 音量能让大家听到。
听懂—— 说得慢一点、清晰一点。
听得舒服—— 有重点、有停顿,可以通过朗读、速读、练声、呼吸调节等方式去训练发音、语速、气息。
此外,还有一个小窍门,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分析优缺点,改善效果会很好。
如果大家留心会发现,其实美国的总统在做公开演讲的时候,语速都是非常慢的。以现任总统奥巴马为例,他演讲的时候,一定是把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发得非常的清楚和饱满,尽量用短句,并且在需要强调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停顿。
而反观美国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反而说话语速非常快,并且常常用很多的连读,在该强调的时候一带而过。这样的交流最大的弊端是让听众遗漏掉非常多的有用信息。
姿态与眼神
站直会显得自信,手势会让演讲更自然!并且,用手做一些辅助的肢体动作会让听众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除此之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听众保持眼神交流,目光直视而不是眼神飘忽、躲闪,这样做有助于传达出更多的有用信息。
精神面貌
饱满的精神状态会让演讲更具感染力。得体的服装、造型都会给整个演讲加分不少。
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为例,虽然她已经年近七十,但是每次公开场合,她的着装搭配都是非常得体的。
如何帮助孩子准备一场演讲
梳理演讲前的基本问题
演讲的内容当然还是得交给孩子自己,在必要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演讲前的基本问题:
此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听众是谁?
他们喜欢听什么(比如利益相关的、满足好奇心的、轻松愉悦的)?
准备准备再准备
正如前面提到的,听众喜欢听能满足好奇心、轻松愉悦的,因此帮孩子准备有趣的演讲道具,会使演讲立刻得到加分。
练习练习再练习
孩子对于演讲肯定还是会有焦虑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练习,给孩子多排练几遍,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
我的大儿子每周都会有一次演讲课,需要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就一个主题上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我会和孩子一起在家里练习,注重他每句话的重音、配合的手势。
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越来越有信心,他的表现常常给我很大的惊喜。
(唐兰兰???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专注于“中美教育”比较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