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花婆婆”方素珍:好绘本有自己的气质

时间:2024-05-11

张安妮

好绘本是镜子,好绘本是桥梁

“一本好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让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方素珍喜欢用自己的小儿子胖石头举例。她说胖石头大概5岁的时候看了《大卫,不可以》,一直很喜欢。但这本图画书在他们的生活中“发酵”,要等到差不多是胖石头上初中后的某一天了。和所有的淘气的小男生一样,那天胖石头在学校也犯了错,老师的告状电话打给了妈妈。方素珍说,她当时和所有妈妈一样很生气。结果那天晚上回家后,她竟然发现儿子没在家。

这时,她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是胖石头发过来的,告诉妈妈自己跑到家附近的公园去罚站了!而且准备罚站到夜里12点,晚饭也不吃了!

方素珍当时就在心里惊呼:“天哪,他可是一个小胖子,吃饭是他最喜欢的事情!”很快,她懂了儿子的意图—— 他就像《大卫,不可以》里的情节一样,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妈妈:“我错了!”

那天晚上,胖石头回到家洗完澡没有直接去睡觉,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床边。他在等待—— 就像《大卫,不可以》中的大卫那样,等待妈妈过去抱抱他。方素珍当然去抱了他。

“绘本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共情,从而产生共识与共感。当然,有了绘本不代表不会有亲子问题,但起码在某个养育的节骨眼上,绘本会让暂时紧张的亲子关系得到缓冲。”对这件事,方素珍如此评价。所以她也认为,好绘本还是桥梁,可以让父母和孩子更懂彼此。

好绘本有疗愈功能

在带孩子读了绘本后,很多家长恨不得绘本的“功效”立即显现,一旦短期内没见到孩子从绘本中学到什么,就会很失望。方素珍却不是这样想的,她认为:“好绘本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播撒下去后,要等某一天才会在孩子心里发芽、开花。”的确,她家的胖石头“活学活用”《大卫,不可以》也是在多年之后了。

同样的,好绘本也把一些美好的东西播撒到成年人的心里。

方素珍是集绘本创作者、翻译者和推广者于一身的绘本人。在和孩子共读的同时,自己也越来越感受到绘本是一门浓缩的艺术,很多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都蕴藏在这个故事中,让人折服。她诚恳地说:“在我35岁接触了绘本之后,就没再读过大部头的书。”

好绘本是位交往教练

胖石头18岁去澳大利亚留学后,方素珍最不担心的就是儿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因为胖石头是被好绘本“喂”大的,那些绘本里到处都是“友善”“礼仪”和“替他人着想”,读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孩子的行为意识。

当然,绘本不一定能马上、直接地改变孩子,但是它具有的丰富的社会性情感所表达的,恰恰能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心,学会同理他人,乐于分享,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菲菲生气了》《奥莉薇》《和甘伯伯去游河》《阿文的小毯子》等优秀的绘本,里面都折射出交往能力、情绪控制、建立自信心的和遵守规则等孩子要经历的心理发展的关键点,亲子共读时,父母稍加引导,就能帮孩子去不断发展自己做得好的那部分,调整有欠缺的部分。

方素珍的共读建议

绘本各有独特气质,“十八般武艺”要一一尝试。

好的绘本有自己的独特气质,父母需要有“十八般武艺”,可以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读《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语气可以活泼、夸张一些;读《外婆住在香水村》,则适合用轻轻的、缓缓的、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读《我们去火星》,可以手舞足蹈地讲给孩子听,带上孩子一起身临其境!

这些年,方素珍去过80多个城市,看到有一些父母总是希望通过绘本教孩子识字。她说这其实并不是不可以,但识字肯定不是绘本的重要功能,可以“顺便”“再顺便”一些。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孩子收获最大的应该是爸爸妈妈陪伴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对父母来说,如果用心陪伴孩子共读,去感受好绘本中那些美好和智慧,这段时光也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

孩子抗拒读书时,先讲故事吧

现在不少父母有了让孩子阅读的意识,于是可能无意识地将阅读变成了一件严肃的事,激发了孩子的逆反—— 越让他读越不读。方素珍告诉我们,面对这种情况,一定别强迫孩子,否则只会让亲子关系更紧张。

她建议面对那些对绘本还没有“感觉”的孩子,父母可以先从讲吸引人的故事开始。她也提醒父母,其实阅读是一个大概念,阅读的目的是求知。所以,除了从看书中获取知识,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是很重要的途径。

有些孩子不喜欢看书,但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故事。如果希望孩子看哪本绘本,父母自己不妨先看几遍,充分理解这个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最好还能变着花样讲。等孩子听上瘾了,不断要求“再讲一遍”时,再找机会引导孩子去看“还能讲出更多故事”的绘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