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在安徽省阜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百花园中,有位“奇人”,他余热生辉,主动作为,退休20多年来倾心培训农技骨干,热心为民义务维修农机,助力产业精准脱贫……他就是83岁的苗集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阜南县“十佳五老”、高级农艺师邵效苏。
1935年,邵效苏出生在阜南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个吃过旧社会苦的人,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感恩于党。在职时,一直兢兢业业工作。退休后,仍退而不休,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因为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看到家乡的农民朋友由于缺乏文化科技知识,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辛劳,土地亩均产量不高,极大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邵效苏想,怎么才能让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实行科学种田呢?靠自己一个人手把手地教,显然不现实。他辗转思索,终于眼前一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利用自己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选准适宜的农业种植项目,他先培育一批典型,用典型引路,促进全面推广。通过多种渠道,他收集了全镇及周边乡镇返乡高中以上毕业生的信息资料,精心挑选10名思想解放、观念新、头脑灵活的青年人作为第一批培养对象,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所悟的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第一批学员不负所望,返回后结合各自爱好,有的带头发展大棚蔬菜,进行反季节生产;有的引进适应本地种植的珍贵稀有水果;有的培育蔬菜良种种植……亩均效益大增,在当地农民中引起了反响。紧接着,邵效苏一鼓作气举办了几期培训班,先后培育农业骨干人才400余人,给当地留下了一批搬不走的农业“土专家”。全县首届农民技师共评上11人,苗集镇就占了6人。陈菜园村返乡高中毕业生陈少卫参加培训后建起了大棚,种植反季蔬菜、培育无籽西瓜、引进种植佛手瓜,深受消费者喜爱。陈少卫一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被省农委选派到德国交流农科技术。看到弟子们一个个有了出息,腰包鼓起来了,邵孝苏欣慰地笑了。
在苗集镇政府门旁,有一家农机维修店,这个摊点在这里已经22年了,摊主就是邵效苏。无论春夏秋冬,人们每天都能见到他在那里忙着维修农机,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这老头子是个干活的命,不会享福,80多岁了还整天忙成那样。”“这老头子贪财,做生意赚钱也不能不要命呀!”有人这样说他。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邵效苏维修农机是免费的,只为服务当地群众。
事情是这样的,1995年,邵效苏从苗集镇农技站站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了,退下来后干什么?他谢绝了大企业的高薪聘请,也没有躺在家里享清福。他说:“我的知识技能都是党给的,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发挥余热,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当年夏天的一天,一个满头大汗的农民背着喷药机向他打听,哪里有维修农机的。当时,全镇街上没有一家维修农机的。看到那位农民急切的样子,邵效苏说:“别着急,到我家去,我给你试试。”那位农民半信半疑地到了邵效苏家,他找出工具,非常娴熟地打开机子排查故障,很快修好机械,分文不收,那位农民千恩万谢地走了。看着那位农民的背影,邵效苏由此萌生了开个义务农机维修店的想法。很快,“不换零件不收费,换零件只收成本费,贫困户全部免费”的农机维修店开张了。没想到,这一办就是20多年。除本镇农民外,周边十里八乡的甚至县城附近的人也慕名前来找他维修,不管是酷热盛夏,还是三九严寒,他都热情服务,精心维修,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整天搞成油渍麻糊的大花脸。为此,遭到外人的误解和家人埋怨:“80多岁的人了不知道心疼自己,累坏了咋办,到底图啥?”他常常对人笑着说:“我啥也不图,就图有生之年能给老百姓多做点实事。”
邵效苏(右三)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晚秋黄梨
现在,苗集镇的人都感叹镇上变化太大了。那一望无际的梨园,产业调整已见效益,环境美了,农民富了,晚秋黄梨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广苗集镇经验,全县黄梨种植面积已达到万亩以上。省关工委主任张俊带头到苗集黄梨种植基地召开座谈会。在阜南县万亩黄梨产业形成过程中,邵效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总书记作出“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重要指示后,邵效苏深感自己作为一名“老农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定要为“精准扶贫”再助力,让贫困户同步实现小康。前进村贫困户王子桂60多岁了,患严重眼疾,家中上有年过九旬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子女,种地无方,生活困苦。邵效苏主动结对帮扶,捐钱捐物,传授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王子桂初步走上了科技种养致富之路。同时,邵效苏还扶持唐坡村的唐文亮、张寨村的张国田等贫困户种植大棚蔬菜。他义务担任全镇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还受邀为周边乡镇作技术指导,免费培训技术。2015年以前,邵效苏动员前进村的苗少金等4户引进晚秋黄梨种植,负责技术指导,全程参与管理。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黄梨3年挂果,品质优良,价格高于安徽省著名品牌“砀山酥梨”。农民尝到了甜头,不断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从几十亩逐步发展到数千亩,苗少金、开国发等20多户已成为种植黄梨致富带头人。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力发展晚秋黄梨种植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稳定脱贫。邵效苏又义务担任了全县黄梨产业发展技术顾问,根据自己多年探索的种植经验,反复修改晚秋黄梨栽培技术,编写成册,为全县的晚秋黄梨科学栽培提供十分珍贵的技术资料。近几年来,他先后撰写出粮、果等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论文13篇,为阜南县产业扶贫起到了指导、助力作用,受到上级和广大农民朋友的盛赞。
如今,年逾八旬的邵效苏老当益壮,辛勤耕耘。他说:“趁着现在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身板硬朗,多为党和政府解烦忧,多为老百姓做实事,让生命更有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