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艺术类学生编程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11

武晓立

【摘要】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成为学习编程的一大障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本文将以艺术与技术相交叉的新兴学科——数字游戏设计专业为例,并结合自身的游戏开发以及教学实践,从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对艺术类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  大学生  编程思维  培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1-02

近年来,数字游戏设计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报考学习。目前,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但是,不同类型高校在同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偏重方面都有所差异。部分艺术类院校开设的游戏设计专业,则把教学重点单一的放在游戏美术设计方面。而数字游戏的创作不仅需要良好的游戏策划和美术设计功底,更离不开程序设计的支持。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艺术类课程,同时也特别需要学习一些编程类课程。其目的不是要求艺术类学生今后从事专门的游戏程序开发工作,而是让学生全方面了解游戏创作流程,基本掌握相关的编程技能,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游戏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何让以美术学习为背景的艺术类学生建立起基础的编程思维,是编程类课程专业教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艺术类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思维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认识活动。人们遇到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可以揭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所以说,思维能力是所有智能的核心。只有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思维风格与其心理特点、教育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思维素质与心理素质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后天的学习与培养,并且后天的训练对思维的影响力更大。但是从小到大学的教育中,学生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所具有的思维素质是在知识学习中不自觉的获得的,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培养。

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形象思维的表达。一般表现为多维度,发散性思维,普遍能够从多个角度获取知识,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并且可塑性比较强。但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文化课基础,尤其是数理化等理工科课程基础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艺术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遇到问题习惯凭直观状况或直觉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在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和深刻性方面表现欠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的两种主要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并存于人的大脑中,完全单一的逻辑思维或单一的形象思维是不存在的。如何在编程课程教学中,开发和提高艺术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艺术类学生课程学习面临的最大挑战。对教师而言,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以及学习风格,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努力使他们使思维能力更加的严谨和完整。

二、编程思维特点分析

编程就是把人要做的事情编译成电脑认知的语言,实现人机交互,由电脑来完成特定的事务。现实生活中,对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可以说的妙趣横生,有的人说得冗长乏味,有人说的言简意赅,有人说的意味深长,和人说话的技巧是口才,与电脑对话的技巧就是编程。而编程思维是看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程序是一连串指令,告诉电脑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事情。编程需要谨密的逻辑性,这与艺术类学生普遍掌握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强烈的反差。

编程本身并不难,难点是如何将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才是编程的本质。你的程序如何设计、编写、架构都取决于你对问题的思考分析是否全面正确,是否找到问题的本质。再加上计算机技术以及程序语言的发展变化速度快,这些都成为学习编程以及培养思维的难点。

三、艺术与技术交叉学科教学特点分析

目前,学习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学生当中,以美术学习为背景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学习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北京城市学院艺术学部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以《游戏人物设计》、《游戏场景设计》、《运动规律》、《素描》、《色彩》等美术类课程为主;以及《交互设计基础》、《游戏引擎应用》等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辅。这两类课程均为游戏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即只要涉及到与编程相关的课程内容时,艺术类的学生普遍会出现抵触情绪。从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原因是他们对编程有恐惧心理,感得编写程序深不可测,存在极大的畏难情绪。加之英语对艺术类学生也是一大障碍,看到一连串代码就不知如何下手。学生产生对于编程学习的心理障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编程类课程的教学之前,学生没有程序编写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并且对程序的基本概念没有清晰的了解。因此导致学生虽然很想学好编程,也知道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内心又十分恐惧,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研究探讨适合此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课程学习方法,培养编程思维并树立学习信心,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艺术类学生编程思维的建立方法探究

经过对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教学中发现,要想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程序设计,尽快的进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必须首先建立编程思维,从艺术的发散思维转换为编程的逻辑思维。而编程思维的建立不仅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与启发,还需要学生在课下积极配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自主练习和自学,才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经过对艺术类学生思维特点的分析以及学好编程所需思维模式的分析,并结合专业和课程的教学特点,以下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给出艺术类学生建立编程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编程类课程的时候,普遍认为编程很神秘很难,很想学好但又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特别是艺术类学生,英语和数学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就是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培养学生对于编程的兴趣,打消畏难情绪,才能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关键。

2.问题导入,启发引导

在授课时,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学会独立思考,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并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教学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通过边讲边练边辅导,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3.构建知识,强化思维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所学的重点难点,使学习的新知识得到积极有效的吸收,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并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完整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编程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维的建立是学习编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看-看懂

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代码的学习也是一样,需要多读多悟。这不仅需要在课上认真听讲,还应在课下自主学习,多看教材。在课前预习教材,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相关信息,把书本知识转换为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并且应该多看经典代码,运用所学的基础语法以及逻辑思维读懂程序,理解含义。只有多读多看,才能够理解代码的含义,并且逐渐建立起编程思维。

2.改写-模仿

在能够看懂代码的基础上,需要锻炼改写代码的能力。从改写原有代码的功能开始,修改原有代码,逐渐过渡到可以模仿语法格式写出代码,实现功能。遇到问题多沟通实践经验,多交流心得体会。努力培养独立完成代码的能力。

3.多练-熟练

编程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良好的编程基础知识,并在看懂、模仿的基础之上,不断练习,勤于思考,加深对编程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从而建立起比较流畅的编程思维,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类学生编程思维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盲目急于求成,也不能漫不经心随心所欲。教师要在艺术类学生编程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和分析艺术类学生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明确编程类课程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建立编程思维,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编程思维习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Wing JM. Computational Thinking [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4

[2] 徐晓霞.如何建立编程思维初探[J].高校讲坛,2011(31):241

[3] 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