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比较浅谈

时间:2024-05-11

芦杰

【摘要】文章阐述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将其与我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现象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元制  比较  德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39-02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能够迅速振兴,经济快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展职业教育。德国前总理科尔(helmut kohl,1982-1998年在位)曾说过:“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而这个秘密武器的主要模式就是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国家职业学校中进行,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并且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一、德国职业教育管理

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法律完善,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各州拥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各级各类学校属于州一级的国家设施,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由各州负责,按各州《州学校法》规定实施。校外企业形式的职业教育,由联邦政府负责,按联邦《联邦职业教育法》(手工业企业按《分工业条例》)规定实施。

德国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做法,对教育的管辖属于州的范畴。各州议会通过主法和财政预算参与对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遥控,由联邦政府发布实施规定和措施,州议会根据本州情况颁布补充条例,州文化教育部门则通过发布命令和指示以及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来对学校教育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和各州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协调管理机构等。

1.我国职业教育管理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的管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定》中强调,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的体制完善,从上至下是一个完整衔接,环环相依,并且有相关法律的支撑;而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过于宏观,没有归到细处,缺乏系统性。例如: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国内急缺各类人员用工,社会急需大量劳动力,出现了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互不贯通的双轨制教育,学术教育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职业教育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社会,虽解决了当时的用工缺口,但也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衡。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背离了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这些廉价劳动力在日后的社会劳动中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被社会淘汰的潜在人员。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特点明显,一元企业、一元学校,两个地点学习,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互补,能够同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在双元制办学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接受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也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即可投入工作。

1.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种类繁多:订单式办学模式、校企联合式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培养模式、职校连锁办学模式、职普渗透办学模式等。

2.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德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比较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虽多,但未能找出一条广泛适合的办学模式,各职业学校一直处于探索过程中,目前现状是难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的,走出去的学生只有少数符合社会合格标准,大部分学生不能一毕业就适应社会,不能在企业中胜任工作,必须再经过几年的社会和企业洗礼,才能逐渐成长。虽然职业学校中也有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但和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相比较,操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德国的职业教育是边做边学,成并联状态,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先学再做,成串联状态。成效不及,进而也导致了管理上的困难。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其办学模式进行的,是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同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广泛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两种机构的培训,两种教材、两种考试、两类证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实践参与达到70%,理论教学占30%。这种设置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远远大于理论学习,让学习效果更为突显。

1.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重理论学习,缺乏指导性,是为了设置课程而设置,甚至有的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出于该专业课程学习其它因素左右的,缺乏特色、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学生大量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

2.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课程、实验、专业课程份量大,重视技能作用和摄取,而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方法学习大于实际操作,且非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和专业课达到了一半一半的比例,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被动学习。这种情况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一时半会还难以解决。

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双元制的师资队伍是企业的实训教师也是学校的理论老师。他们通常由企业提供,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的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生,再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老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1.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较之以往是有进步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也是有大幅提高,这与我国的教师标准和制度建设分不开。现各职业院校也在加大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强调教师能教能动,理论和实践操作都精通。

2.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操作部分仍有提升空间,教师之间水平不齐,这与课程设置是相关的,而且在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偏少,企业中的师傅不愿到学校当教师的居多,缺乏系统教育方法学习,而教师的实际操作行为也受到场地、设备、体制、环境等因素限制。

介于上述四个方面的比较,有几点思考:

(1)政府协调,专项专人立法,加强职业教育法律上的支撑,有法可依,并完善管理体制与规模。

(2)可借鉴双元为基础的模式,企业、学校要诚心合作,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为导向,工学结合,加大职业教育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3)课程设置要增加实际操作能力的时长比例,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

(4)加强双师型老师的队伍建设,重视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理论学习,提供适合的平台,促进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不断成长,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极大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2]谢留枝,李运丽.中国职业教育现状[J].经济研究导刊,201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