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交响乐的艺术风格及审美探析

时间:2024-05-11

赵晓彤

【摘要】交响乐也就是交响曲,发源地在欧洲,当前各大音乐人对交响乐并没有较为清晰明确的定义,而音乐本身也与时代感与新元素相关,因此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逐渐更新与丰富。从本质上看,交响乐属于使用大型管弦乐队进行演奏的作品,有着种类繁多、丰富形式的乐器,且音乐形式既复杂又灵活,为听众带来一场场神奇的音乐盛宴,有着其他形式的音乐无可比拟的至尊感。

【关键词】交响乐 艺术风格 审美感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09-02

自从交响乐在欧洲出现并传播后,以极快的速度风靡全球,并在长期的传递、升华与发展中增添了不少魅力。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钟情于风格各异的音乐,但也难以动摇高雅交响乐独有的魅力。

一、交响乐队概述

1.交响乐队构成

组成交响乐的乐器包括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其中管乐器分为铜管与木管,铜管包括小号、长号、低音号和圆号,木管分为长笛、大管、黑管以及双单簧管。弦乐器包括低音提琴、第一二大中提琴。打击乐器包括木琴、定音鼓、小军鼓等。大提琴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本身的音色浑厚而丰满,能够表达复杂的情感,或演奏抒情的旋律,如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中发出沉重的叹息,只利用中间两根弦控制节奏,或是在辉煌时刻表达激昂的旋律,使其得到了非常多音乐人士的喜爱与认可。而以上这些乐器共同组成了一个交响乐队,乐器种类的繁多与类别的不同也为交响乐的复杂性与深度奠定基础,并保证交响乐有更多的音乐形式[1]。

2.交响乐的形式

将人们常演绎的交响曲当作交响乐,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交响曲实际上仅仅作为交响乐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而已,其中还有其他的音乐表现形式,比如协奏曲、随想曲、狂想曲,从风格色彩方面区分,又有抒情的慢节拍、激昂的快板、文学性音乐等等,这些都在复杂多变的交响乐表现中。

二、欣赏交响乐的方法

1.音画能够通俗易懂地描绘自然

音画型的交响乐主要展示对人们常见的自然景物的描绘,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足以在欣赏过程中发挥充分的想象,产生一种只有自然才有的美感。比如《大海》乐曲就给人们在海边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大海的各种变化。

2.舞曲具有较强的旋律感与民族韵味

在交响乐中,舞曲的篇幅较为短小,但却有着非常强的节奏感,通常为节日的庆祝所使用,整个音乐有欢快明亮的节奏,比如《瑶族舞曲》就是非常经典的舞曲代表作。

3.感受旋律中的故事情节

交响乐中对于故事情节的感受并非文字描述所呈现,而是仅一个标题式的方法呈现以下的音乐需要描述的故事主题,随后完全由音乐本身通过旋律的描述去聆听,各种乐器的交互配合充分表达所体现的情感。

4.无需故事描述的交响乐

有些交响乐的创作本身无故事可言,尤其是一些长篇的交响乐,因其长度以及旋律变化不大,展现的多为技巧性或意境性的音乐,需要欣赏者自行对创作者的生平、思想去揣摩音乐的内容。由此也可知,交响乐的聆听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人生阅历及文化积淀之上[2]。三三、交响乐表现的要素

首先是旋律,这是一种较为完整且统一的形式,其动机性、主体性以及音调的系统素质都较强,而欣赏者更是能直接感受到音乐要素。比如人们喜欢的各种耳熟能详的音乐,或是自己随时能哼唱的旋律,實际都有一贯的构成逻辑,也并不缺个性的表达形式,主要是这些音乐旋律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或情感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膨胀。比如如果上下旋律的音域较宽,通常表达的音乐会让人的情绪高涨,而如果下行旋律音域较窄,那么常常听之感觉情绪低落。但要注意,无论旋律的表达式何种个性化方式,都不能单独存在,并且必须与其他的音乐进行搭配才能属于交响乐的范畴,也能真正表达交响乐的魅力。

其次是调性。这是一种音高关系的音乐体系,活跃的调性常常给人不稳定的感受,而较为稳定的调性就显得毫无活力,两者的结合才能渗透交响乐独有的魅力,且处于不同调性的阶段才能构成不同风格的交响乐。

三、交响乐的艺术风格

交响乐中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实际通过时间沉淀而展示,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反映社会而实现。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系统性与整体性,通常表达的是创作者的个性,并在作品语言与场景中交互描述,形成成熟的体系,这是一种艺术作品达到高水准的表现[3]。比如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代表的就是古典主义风格,他的风格也证实近现代交响乐系统化成熟的基础。而莫扎特的风格主要有优美和逸的特征,贝多芬则将个人内心丰富情感与抗争的精神体现在音乐中,这种艺术风格给人带来的是思想与心灵上的震撼。随后,浪漫主义风格逐渐兴起,具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俄国的柴可夫斯基、波兰的肖邦等等,这些作曲家均更注重交响乐的内在表达情感形式,也都提倡交响乐表面形式与内心感情的结合,强化了交响乐外在表达结构,并赋予交响乐灵魂,更是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而获取赏心悦目的体验。

从这些风格的展现中可以看出,各个著名的交响乐实际上都是作曲家艺术风格形成展现的缩影,而这些风格的形成也必然经历了较为长的过程,反映了艺术家们当时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如政治风云、民族魅力、生活背景以及各种客观因素,当然也具备了一定的共性。也可以说,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越鲜明,其艺术风格所展现的时代性也就越强。

五、交响乐的审美特征

1.情感性

情感性是交响乐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因为交响乐本身就是一种声音的表达,一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其任何一个音符与节奏的变化都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能够让欣赏者产生很多共鸣与联想。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就与其自身的坎坷经历有关,是他一生喜怒哀乐的表现。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乐曲与歌词都展现了磅礴的大气,节奏鲜明,证实中华民族长期经历苦难、屹立不倒形象的呈现,对乐曲的感受,实际上也是对创作者思想追求的感受。

2.秩序性

除了情感特征,交响乐还有一定的建筑特征与数理特征,任何具备生命力的交响乐,都由经过严密计算后的系统结构组成,正是通过数理计算构建出和谐的音乐秩序,其中的各种乐句、乐章、单音的融合都经过缜密的排列与安排,比如在乐曲达到高潮时通常是分在黄金分割点上。如果忽略对交响乐秩序的建立,那么其音乐感就会大打折扣。而交响乐之所以与其他音乐不同,其形式的完整性有着突出的作用,这种完整能够展示题材的更多内容,从而揭示交响乐表达的内在情感[4]。

3.内在性

内在性也就是让欣赏者有一种内在感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是通感。音乐本身就是通过模拟、暗示和联想等进行塑造。比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对伏尔塔瓦河壮阔的讴歌就是通过管弦乐队演绎,其中有明显的波浪形特点,主题的表达时长需要绕弯子,于是有助于联想力的发挥。但这种特性会导致欣赏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更多地结合自身体验与环境进行考虑,所以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4.三度塑造性

交响乐的音乐语言被作曲家利用,形成第一度的塑造,这主要在于创作的环节,融合作曲技巧与作曲家的思想情感。而作曲家的作品要想得到外界的欣赏,那么就要有不同的演绎手法进行演奏,产生出与其他音乐不同的艺术效果,于是构成第二度塑造。再者,欣赏者倾听交响乐,实际也是对音乐知识信息的吸收,这些审美一方面也是欣賞者自身的审美,其创造性思维功能实现了利用价值,于是推动交响乐本身的审美功能展现,构成了第三度的塑造。

六、 结语

总之,交响乐这种音乐艺术本身有着非常强的表现力与音乐魅力,而由于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所以在对交响乐的审美中要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潜心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内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审美角度欣赏,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感受交响乐的精髓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强.交响乐的艺术风格及审美分析[J].喜剧之家,2013,12(12):60.

[2]李欢.海顿与贝多芬交响曲风格比较[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11(06):19-20.

[3]谢思妤.浅析标题交响乐的审美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4,12(17):65-66.

[4]蒋将.浅析交响乐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J].读天下,2015,26(14):3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