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张士菊+王君
【摘要】审美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阅读教学、情境想象、生活体味等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拓展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贴近自然和生活,培养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培养 阅读 想象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95-02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情趣,美的境界等,蕴涵着大量美的内容。注重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通过课文精读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文学作品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中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我们在课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反复吟诵,从课文字、词、句、篇的学习中体味到文章所熔铸的美的情感,欣赏到语言表达的美的旋律。
例如《石榴》一文中写道:“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石榴喜悦的心情和灿烂的笑容,石榴的笑姿和它成熟了的形状是那么吻合。读了这一段,学生不仅掌握了石榴成熟时的特征,而且还被文字间的喜悦心情所感染。
在《庐山云雾》一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随着摄像镜头去领略庐山云雾的雄伟壮丽,感受庐山云雾的整体美。此时,再读课文中的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谰的色彩,微风吹指,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在观看视频的感受体验之后,这静态与动态的庐山云雾,在不断的变化运动着。这动静结合的描写加上实景的视频展现怎能不令人神往?在语言文字中便自然而然地凸显出它独特的美来,“形真”才会感到“情切”。 语言是可言传的,感受则是意会。
二、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味美、感悟美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知识和阅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影像)引导学生想象,开阔视野,拓展美的意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在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白居易《忆江南》时,借鉴制作了网络微课《白居易<忆江南>赏析》,通过多媒体呈现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如用音乐《忆江南》之声和极具代表江南美景的图片,迅速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一步理解《忆江南》所表达的情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雄浑开阔而又余味无穷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先要求学生以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具体提出以下几个展开的问题: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长江两岸春花烂漫,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三、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美、贴近美
课堂之外,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为生活沉淀真切的感悟。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花开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车水马龙,从春天飞来的啄泥春燕到秋天的归根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因此,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人的审美是精神层面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审美情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语文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世界点缀得更加美丽。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