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信息化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5-11

邓云赟

【摘要】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培养合格的外贸人才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纵观各高职院校进出口贸易实务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并不乐观,成为国家信息化课程的寥寥无几。数字资源共享课是国家信息化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要把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成为一门对教师、学生、社会都有用的课程,需要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与改变。

【关键词】高职 信息化 进出口贸易实务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44-02

一、改变课程设计理念

新一轮的信息化共享课程服务对象从以教师为主,转向服务学生和教师。课程不再只是方便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另外,信息化共享课程还要求服务对象扩展至社会学习者。这个转型是高校服务地方功能的体现,也是高校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具体来讲,服务对象的转型要求在课程设计时以实践中的项目为驱动,合理设置每个教学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就是项目中一个任务的完成,每个任务既互相联系,也互相独立。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能锻炼学生的进出口业务操作的能力,但基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可以以出口为例,以某公司某笔出口业务作为项目,把涉及出口的每个任务设计成一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就意味着相应能力的获得。涉及出口的任务主要有四个:交易准备——寻找潜在客户;交易磋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业务善后。根据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目的,建议以地方特色出口产品为例来设计项目教学单元。

二、课程建设突出校企合作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必须与企业有密切的联系。课程的能力目标点不应该是老师说了算,而应该是市场说了算、企业说了算。学校需要引进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根据此标准再进行课程设计。同时校企合作还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场教学、学生短期实习、企业专家讲座等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局限于老师的评价与试卷分数,还应该有来自企业的评价,形成综合考评机制。《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目前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在外贸企业找不到相应的实践岗位。主要原因是外贸公司往往规模较小,需要的外贸业务人员、跟单人员、单证人员较少,而且在编人员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动力不足,从而造成校企合作的“单相思”——学校有意、企业无心。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才能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可行的方法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要求企业分批分时地接纳实习生实习,企业所得利润按学生贡献大小反馈给学校与学生。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实习热情,又给学校带来额外利润。

三、提高课程网站吸引力

要提高进出口贸易实务信息化共享课程的网站吸引力,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首先,要把界面做得简洁、美观、新颖。要尽量使用最新的Web技术来设计页面。尽管内容是站点的关键,但没有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会使得访客感到枯燥无味。其次,要经常更新网站的内容,方便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可在网站上建立一个“全文搜索”的功能,让学习者的查询效率大大提高。再次,要增加更多的个性化信息。网站能经常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将更能吸引访客。最后,网站速度要快,并且要有交互平台。因为课程网站的访问限制或“无法访问”监控记录也是列入高职类数字资源共享课的评分标准。另外,越来越多的访客希望有互动的内容,他们不想只是看,还想动动手,因此在网站加一些自测题,或者增加一个BBS和微信群等都会提高站点的浏览量。

四、持续更新课程内容

要按照信息化课程建设规划持续推进建设,上网课程内容每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这是信息化共享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信息化课程不能搞成只注重评审,不注重维护和更新。要实现信息化课程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到:一是时效性,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把本学科的最前沿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动态发展;二是互动性,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打破因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互动障碍,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共享性,利用区域优势,每门信息化课程成立一个“鉴定小组”,每年向各院校征集相关专题的意见,把鉴定评审通过后的优质资源,丰富到信息化课程网站上,这样的信息化课程才是大家的、与时俱进的。

五、优化信息化共享技术

为增加数字资源共享课的易用性、有效性、共享性和普适性,给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构建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十分重要。其中,“云教育”将会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架构。“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分享、互动交流于一体。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群,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根据权限去完成不同的工作。借助基础云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和教育管理云,数字资源共享课将能全面实现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梦想。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式学习也开始普及,其所具有的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等,都将成为支持数字资源共享课创新学习模式的新途径。因而在数字资源共享课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些新技术的学习功能,利用其交互性、共享性、社会性等特征,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创造新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要结合这些新媒体特性,开发相应的适合移动媒体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其广泛性、灵活性、个性化等特性,实现再学习的目标。

六、拓展教学资源

1.更新基本资源,支撑专业教学

基本资源应做到系统完整,反映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 应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同步支撑专业教学,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进出口贸易实务数字资源共享课建设中,最核心的教学活动是用基本资源实录教学过程。其基本资源列表如下:

2.丰富拓展资源,加大社会服务覆盖面

拓展资源要能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拓展资源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它能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较为成熟的交互性辅助资源。进出口贸易实务数字资源共享课建设中,以教师与学生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需要,可设计自主学习类、实训类、作业考试类、在线答疑与交流类等四大模块。其中,自主学习类模块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实训类模块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到技能转换;作业考试类模块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在线答疑与交流类模块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其主要项目和内容要求见下表:

3.完善建设环境

逐步完善建设信息化共享课程的环境,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增加原创性课程资源。原创性课程资源在高职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要作为重点来对待,提高原创性课程资源是高职信息化共享课程建设创新路径之一。二要实现课程建设的常态化管理。学校应当建立利于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财、物管理制度,进入国家“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建设的常态化管理。三要建立起学校间通力合作、师生与社会共建的长效建设机制。高职院校的突出特征就是校企合作,因此课程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引进企业的参与,从而保证课程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建设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蓝洁,方绪军.对高职类国家信息化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

[2] 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课题:本文系江苏省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XHXS2015001)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黄秀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