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吴晓波
【摘要】共青团干部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体,通过现状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职业特征和发展困境,加快提升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的内在职业素养,建立健全外在保障机制,有助于引导共青团干部的健康成长,增强其职业归属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团干部 成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0-02
一、前言
共青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进步的骨干力量,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然而受独立学院民办教育性质的影响,团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形势较为严峻。作为共青团一线工作者,笔者对团干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需求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笔者认为对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成长对策的研究有助于引导团干部的健康成长,增强职业归属感。
二、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工作现状及发展瓶颈
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队伍大多数由两部分组成,即专职团干部和兼职团干部相结合。专职团干部专门负责学院层面上共青团工作,兼职团干部重点做好辅导员工作,分管至少200名学生,并兼管分团委共青团工作。为充分保证共青团工作正常开展,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中,对高校团干部的人员编制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校学生数在10000人以下的学校,校团委专职团干部的编制不得少于5人;10000人至25000人的学校,不得少于9人;25000人以上的学校,不得少于12人。实际上,大多数独立学院甚至公办传统高校都未能达到文件中规定的人员配置标准,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学院团委专职团干部仅有7人,二级院系分团委书记均由辅导员兼任。
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整体面临工作多、任务繁重、晋升空间小、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状况。绝大多数教职员工属于社会招聘合同制,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办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而共青团干部队伍大部分以兼职为主,对专业能力需求不明确,人事变动比较频繁,共青团工作没有连续性和创新性,这直接导致共青团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多重角色并存,工作量较大,处理事务方法少,晋升空间和方向模糊,流动性大。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待遇与工作任务、承担责任、实际付出不成正比,大大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加上部分独立学院在选拔共青团干部时无章可循,使得共青团干部看不到未来,另谋高就,这也反映出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独立学院在健全团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激励等工作机制方面亟需提升。
三、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成长中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就上述现状问题,笔者在走访和调研的过程中,与其他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进行了交流。本文从个人发展层面、学校层面加以思考和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思考成长对策。
1.知识结构方向杂乱
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的选拔多以年轻化、全面化为标准,但在选拔上对专业和学历限制并无严格要求,往往所学专业和实际工作并无紧密联系。一般情况下人事部门招聘只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有学生干部工作经验者优先”,但对应聘者是否掌握团的知识,是否从事过共青团工作却没作过多要求,实践经历各有所异,知识结构方向杂乱。
2.缺乏自我认识和肯定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要求既要掌握党团知识,精通党团事务,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实际情况是,年轻的团干部们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较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作热情高,朝气蓬勃,但往往只顾着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对团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积累,党团知识储备少,政治理论底蕴不够丰富,在“知识更新”面前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欠缺,缺乏理性思考;工作主动性不够,缺乏韧劲和钻劲;业务不精,缺乏钻研精神;距离岗位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很多干部没有将心思放在共青团工作中,而是想方设法离开共青团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共青团干部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3.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共青团干部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主线,胜任共青团工作是关键,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领导力、创新力和执行力。现阶段,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大多数处于青年时期,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较少,综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多数表现在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表达能力、文书写作能力、理论接受能力、统筹决策能力及创新能力强弱表现的不均衡。受民办教育性质的影响,共青团干部开展工作容易受到限制,无法拓展工作空间和引进丰富的社会资源,使得共青团干部经历较为单一,同时,缺乏其他岗位锻炼,工作技能提升缓慢,缺乏创新性,影响工作的开展。
4.共青团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不健全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当前,各独立院校进入快速建设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添置等,亟需大量资金。国家对公办高校的投入逐年增加,独立学院几乎全来源于自主经营,公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办学差距进一步拉大。这造成独立学院上级党政部门对共青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无法形成规范和要求。同时,团干部选拔、培养和激励的制度建设与当前独立院校团建工作的快速发展进程不成匹配,导致独立院校共青团干部职业定位及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四、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成长对策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办传统高校相比,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为使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的成长对策,其成长对策如下:
1.通过学习提高自我
学习是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出要与时俱进,用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既强调学习对干部个人本领提升的意义及必要性,又强调学习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共青团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成效,仅仅依靠原有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共青团干部需立足现实,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依托各级党校、团校,加强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专题理论讲授、案例剖析、微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对党的政治理论、团的业务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了解和掌握其基本要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2.通过横向交流迸发活力
加强横向交流是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即岗位锻炼与轮岗锻炼相结合。岗位锻炼是众多共青团干部成长的基石,在本职岗位上成长成才是共青团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及健康成长的切实目标;轮岗锻炼则从大局出发,结合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创造条件为共青团干部提供轮岗岗位,人尽其才,提高共青团干部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丰富其阅历,完善其素质,增长其才干,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
3.通过实践锻炼能力
参与实践锻炼是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当前许多共青团干部工作经验少、实践磨砺少,工作形式循环往复,因此,到基层锻炼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按照团中央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从2010年开始,每年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派团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共青团广东省委则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团省委机关及直属单位挂职锻炼。经过一年的挂职锻炼,挂职干部扩大工作视野,强化全局观念,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调查研究、组织动员、沟通协调、规划实施、开拓创新等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开展群众工作本领和社会管理工作能力。挂职任期结束后,可参与公开选拔和挂职单位的竞争上岗,或回校继续从事共青团事务工作,工作突出者,受到组织上的提拔重用,最终走上领导岗位。
4.通过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制度是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前提保证。独立学院共青团组织需从当前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在独立学院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中,要逐步完善团内组织纪律、规范团内管理细则及其配套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健全制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团内执行力,将制度落到实处,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层次,使团内工作不因人事调整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团组织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上级党委应从学院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健全共青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放宽选拔团干部的视野,广开渠道,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合理配置队伍。
(2)通过考核实现激励促进。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对共青团干部缺乏科学和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主要在于难以操作,难以量化。因此,需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共青团干部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定期召集上级主管部门、所属部门中层干部、部门代表、学生代表对共青团干部开展民主测评,结合自评反馈,考察政治理论水平、综合素质、业绩评价、工作作风等,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聘任、晋升、年终奖金等进行挂钩。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增强共青团干部的使命感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焱明.论共青团干部的成长机制[J].青年探索,2010(04).
[2]柳岩.青年干部成长的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3]王莹.民办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5).
[4] 雷静.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研究 [D].西南大学,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