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积累对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4-05-11

李娌 陈君

【摘要】良好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以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积累。积累是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学习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语感基础的积累、阅读学法的积累、综合活动的积累都是重要的内涵,策略与方法,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坚实的基础,独特的阅读感受才能真正形成。

【关键词】阅读 积累 内涵 方法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8-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身为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有长远目光。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路途遥远而又艰辛,但也要让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变成学生自由遨游、思维活跃、收获颇丰的天地。

一、还原学生心性,激起课堂活力—语感基础的积累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其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交流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长期在家一人独处独宠的原因,超过40%的学生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再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一些学生逐步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无心上学、不思上进。但中学生心理特征的优点也很多: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乐于探索、易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渴望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所以教师要懂得用其所长,使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平台,老师既要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引子。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教学中应安排包含新异成分的刺激并适时变化刺激强度,吸引学生注意,所以,我的阅读教学基础部分的积累常常出现以下的内容:

1.竞赛式听写

一篇文章学完,会有重点字词需识记,这样看似难度不大。但当几篇文章一个单元学完时,需积累识记的字词就相应多起来了,时间一长忘却的可能性很大。有些孩子失去耐心。于是,我吸取小学阶段听写字词的方式,与孩子展开一场小小的比赛:每天听写十个字词,以一个月为期限,谁先达到七次全对,谁就会有奖励。(而且奖励品是多变的;一个月期限到,再重新一轮;一个月内达到两个基次,更有重奖。)在这样的推动力与诱惑力下,很多孩子开始自觉地拿起课本背记字词,且一些易错写、误写的字词在反复听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识字、辨词的乐趣,同样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和扩展识字的能力.

2.竞赛式记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针对学生小、记性好的优点,只要是诗文或课文段落要求背诵的,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瞬间记忆——当堂学当场背,激发学生热情;检查记忆——课后温故,及时检查,促进学生背诵的习惯;复习记忆——连缀所学诗词,巩固学生知识;理解记忆——巧点妙评让学生记忆能力蒸蒸日上。一个阶段的诗词学完,举办一个小小的诗词记诵比赛,看谁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篇目,指定的范围内,又快速完整又准确无误地书写或背诵下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琅琅的读书,细细的背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读书氛围。

3.竞赛式造句

新课标教材每一课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栏目,那多是新词,这些新词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资源。首先是单词造句,如朱自清《春》这一课里有大量优美的语句,学生找出后思考:这些语句好在什么地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答了这些疑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用句的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后指导学生紧扣词义,运用单个字词分别造句——这种即兴口头表达耗时少,形式灵活,见效快。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挖掘课堂潜力——阅读学法的积累

1.比较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叶子”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而又相互区别的。如学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诗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含“月”的诗句;寻找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再如学习第二单元“四季之歌”,引导学生分析《春》《济南的冬天》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都是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思、做的训练,教会学生认识事物时,既要注意其共同性,也要重视其相异性。比较法真正让学生学会了对知识的理解、归纳和积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2.拓展法:课本是一方天地,课外更是精彩的世界。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的内容如浩瀚的银河无边无际。由于认识的不够,条件的限制,“课外读物”中要求孩子们所读书目,有些孩子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于对课外书籍根本不感兴趣。如果课堂教学也仅仅停留在课本,一切会变得单一、枯燥、乏味。充实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眼界,必须取一方活水。

3.质疑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贵有疑”。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一堂课上,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懂了吗”“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记得在讲解《第一次真好》时,有的学生就悄然在下面私语“第一次哪好啊。”我就借故让孩子们回忆那些不好的事:第一次学自行车,腿都要摔断了;第一次煮饭锅烧糊了,被父亲臭骂了一通;第一次出远门,遇到了上当受骗的事……于是,我就这些事让孩子们讨论“是不是因为这些‘不好的事,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呢”。有的学生说“只有吃过一些苦头,才会更加珍惜”“没有经历打击,怎么会吸取教训呢”……就在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文章的主题亦不解自破了。

三、清雅源头活水,再现课堂魅力——综合活动的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教师更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以涵盖课外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去展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魅力,人本主义也认为:重视学生对知识以外的能力的学习以便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笔者服务于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常常会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觉得饶有兴味。

“周记,我坚持”:一周发生的事情有可能起伏不定,有可能平平淡淡,但是用笔抓取印象最深、感触最强的一事一物一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的增加,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创新意识的强化、审美能力的提高,一定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定会达到下笔有事写、下笔有话说的境界。

“我也是鉴赏家”:读课文,学品味“我喜欢这个句子,原因是……”“我觉得这个修辞用得好,好在……”;写句段或作文,学辨析“他(她)的题目设定有问题”“思路不清晰,病句很多”;阅佳品,学解读“读……有感”“评……的形象”。

在教师的正确、耐心的引导下,我坚信有了积累的内涵,有了积累的策略与方法,有了开阔视野,拓展积累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坚实的基础,独特的阅读感受才能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学习与知识运用》——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

[3]《现代教育理论》——朱德全主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