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杨振涛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不仅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是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本文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和高考命题者的角度从宏观答题的思路简要论述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所考察的学生的能力及做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5-02
一、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1.整体把握能力
在做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时,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掌握,在掌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对文章展开细致的品味与鉴赏,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题目。2013年四川的高考试卷《负重的河流》中就有这样一道题目: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题目中的“从全文看”就点明了考试的目标,即考查考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2.文本细读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理解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其实这种能力在做阅读题中是必不可少的。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是基于言语的细读品味,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既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也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
3.探究发现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4.整合作答能力
现代文命题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并通过筛选信息“整合作答”,这是贯穿试题的基本能力,也是对学生整合能力的要求。只有整合作答的能力提高了,在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中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强化阅读习惯,规范阅读行为
要想做好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就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静心阅读、圈点勾画。在阅读的时候要把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所谓的重点内容无非就是问题中的答案指向的内容,以及难以理解的内容。其次,整体阅读、观其大略。在阅读文章时,尤其是读完一遍时,我们应该掌握文章的基调、主题和文脉,这样对文章的整体就有了一个了解。再次,分层阅读、理清关系。这时候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特征,明辨重点语段之间的关系,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最后,带题阅读、筛选整合。这一步是做语文阅读理解最重要的一步,在写答案之前,我们要揣摩作者的意图,然后检索出答案的范围,从而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整合出正确的答案。
2.训练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在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时,首先要训练学生以命题者思维展开阅读。命题者在命题时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启示”,所以读者就要从命题者思维出发,在阅读时要“读出主旨”、“读出结构”、“读出写法”、“读出语言”、“读出启迪”。当学生读出了以上内容实际上就完成了阅读思维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其次,引导学生以鉴赏者姿态有立体层次的阅读。从显性到隐形,从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深层,从形式到内容,读出作者驾驭文体形式的才华,用文本中微妙的、深邃的信息,推动读者内心图式的开放,从而作出深度调整。
比如:在读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冬阳·童年·骆驼队伍》时,初读时只会形成骆驼队伍在冬日里来来去去的印象;细读时,需要感悟到伴随着骆驼队伍来去的是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无知无觉间,童年不在,童趣已失;童趣是通过四段材料来体现的,作者对骆驼队伍来历的思索,作者模仿骆驼咀嚼,作者对骆驼身上铃铛一事的妙解,作者在夏日里对骆驼的询问;进一步阅读时,则需品味作者细致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感慨,是怀念,也是敬佩,对骆驼勤劳和耐力的敬佩;骆驼于作者来说,已不仅仅是过客,而是童趣和精神的象征,所以久不能忘、萦绕于心,诉之于笔端;透过朴实的文字解析作者的精神意蕴,才能正确解答那些细腻的问题。
3.回归语文教材,储备相关知识
教材是储备知识的“最佳选择”。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没意义,如果想在阅读理解中拿到高分,还是需要进行相关的专题训练,殊不知,语文教材才是“本”,如果放弃了“本”也就放弃了答题技巧的来源。平时的语文教材可打通古代诗歌、现代散文、小说、传记等的界限,并且借助教材还能和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如文体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表达方式、修辞技巧、描写手法等。
比如:(2013全国大纲卷)《林肯中心的鼓声》: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实,在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题目,那就是《纪念刘和珍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试想,如果当时把语文教材中的这个问题讲解透了,学生再遇到相关的题目不就游刃有余了吗。还有,(2013年山东卷)《活着》: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一题也能找到出处,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有类似的题目: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看看课文对风雪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所以,在讲授阅读理解时,我们的教师还应从语文教材中出发。
4.分类精研典例,完善答题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涉及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同的文本又有不同的阅读和考查取向。比如,传记类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时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事迹、精神品质;要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还要探讨传主精神,发掘文本意蕴,表达个人看法。这些可能都是阅读理解中的考点。比如,小说阅读中,要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主旨题、语言品味题等。每种文体的文章答题策略都不同,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一一突破,具体方法可以借鉴相关学者的论述,笔者不在此赘述了。
参考文献:
[1]靳秋云.怎样培养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N].周口日报,2010年.
[2]李涛.高中语文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