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章晓丽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设计问题;自主学习,巡视答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当场训练;课外拓展,引导激趣。
【关键词】新课程要求 培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1-02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虽然实施了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已得到更新,但当前教育实质还是实施应试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基本应用注入式,学生主要还是学习要考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不高了。根据本人到一所农村初中进行抽样调查,学生学习地理很兴趣占16%,比较兴趣占24%,不太兴趣35%,讨厌的占25%,这个数据不让人满意的。
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学生发展智能的基础。下面本人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大体有:通过新闻趣事、影视情节、参观旅游、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生产生活事例、身边的人和事、复习旧知、制造悬念、开门见山等,下面就列举几种常用教学情景事例:
在教学“河流与湖泊”这章时,教师可用歌曲《长江之歌》导入,“你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从这句歌词可知,长江的源头,流向是自西向东及水的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在教学“降水”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古诗引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句引出本节教学课题。
还有,比如在教学“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网”这章节时,可用旅游的形式导入,如让学生当一回导游,找出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二、明确目标,设计问题
教师首先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初中地理《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使师生都能有目的的教和学。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能引出与学习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有利于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一堂课所设计的问题不要一次性提出,可分组展示。一般展示主要问题,有些问题可以穿插到其它环节中。探究性问题应是开放的、真实的,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如:七年级《地图》这节可以这样根据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的: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会在地图上辩方向。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2.过程与方法:利用当地地图学习比例尺三要素,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设计问题为:
地图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_______距离比_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_____ 。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比例尺是一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就_______,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比例尺小,反映的实地范围大,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
2.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方,同一纬线指________方,同一经线指向________方。
3.地形图的判读
(1)表示地面某点高出____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做绝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高度。
(2)在地图上等高线______相等,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做______。
(3)等高线数值大,海拔______,等高线稀疏,坡度______,等高线稠密,坡度______。
(4)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较______的部分。
(5)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蓝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
三、自主学习,巡视答疑
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并作好自学记录,记录的方式有:在书上空白处做记号、做备注、写心得,或者把问题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做自学提纲,完成老师提出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针对个别同学答疑解惑,指导学习方法,教师要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学生自学完成后,由小组长牵头,带领全组同学一起对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其它小组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学习求解。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记录。
2.教师就“自学问题”分别由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解答或到黑板展示,要求不能纯粹对答案,要说出解题的理由和思路。上台回答问题的学生尽量好中差都要涉及到,面要广,回答时声音要洪亮。回答有误的,先由学生纠错,仍不正确的,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继续探讨求正。
3.学生回看课本内容,质疑解惑,对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再次提出疑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解答。
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疑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五、总结提升,当堂训练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可以有两种小节方式:一是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另一种方式就是由教师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原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联系,指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将本节课所学内容题型化,组织课堂练习,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试题设计要精、有针对性,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试题类型以读图分析和地理情景材料分析为主,当堂完成,不留课后作业,确保课堂的效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恰当点评。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学习效果好, 学习成就感明显,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六、课外拓展,引导激趣
地理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帮助掌握和理解知识,开阔地理视野,感受地理学习的实用性, 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可以引导学生去课外学习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香.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24.
[3]张欣千.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刍议[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5:3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