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付继航
【摘要】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多元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的营销模式覆盖我国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之路。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困境,提出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艺术类大学生 创业能力
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困境
(一)创业意识淡薄
在传统意识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创业有着一定的误解。中国的父母通常希望孩子们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创业意味着高风险,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父母消极的就业观念对子女的影响是巨大的,子女畏惧创业带来的风险,因此失去了对创业的积极性。
尽管国家、社会和高校都重视对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回报资金以及社会价值和知名度的火热,淡化了对创业者自身知识储备及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等硬性条件的具备,最终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因步履维艰而放弃。
(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的滞后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源泉。互联网创业模式需要借助传统行业与网络模式的结合,这种融合方式让大学生加大创业案例分析,海量的实例可以证明“互联网+”时代创业发展需要诸多方面的能力。我国当前高校开设这类学科的院校较少,导致整体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和形式极为单一,所以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厚。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观念,使高校更加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但文化素质等其他方面的培养较为欠缺。一些高校用于检验艺术类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就是专业成绩,这就造成了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背离社会的发展趋势,导致我国艺术类大学生缺乏对创业的理念和能力培养的信心。
(三)创业扶持政策的缺失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但是如今相关政策并不完善,这也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最近几年,全国上下都非常关注大学生创业,在此背景下,各级部门也纷纷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一方面创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与政策不配套。既有创业政策在金融、政策、法律等方面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可操作性不高,创业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创业开展中充足的创业资金是走向成功的钥匙,一般来说,大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主要依托于父母,他们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外,几乎没有剩余的自己支配的资金,因此资金问题也是影响他们创业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创业初期习惯选择小规模的创业模式,目前“互联网+”的新模式是创业发展的关键模式之一。部分成功的创业模式或者管理经验,由于借鉴和学习困难,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大学生的小规模创业实体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只能充当电商和艺术行业的垫脚石。
二、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熟练地掌握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培养其具备完善的创业能力,拥有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
(一)强化教师队伍的创业意识,重视创业教育队伍建设
成功的创业教育,首先需要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要进行创业,首先应该具备创业意识,而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通过知识的灌输来实现的,包括:创业意识唤醒、创业意识增强、创业意识稳定三个阶段。这就要求所有教师要把创业意识不断的引入教学环节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创业学生的比例就会增加。
(二)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业氛围
对创业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努力。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识,社会则着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气氛和环境,政府则着力于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
艺术类高校也应该针对大学生创业开展专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现在很多高校艺术类学生的观念仍然比较保守,坚持以择业为主,对创业的认识也不够深入,甚至还停留在传统“小作坊”阶段,对目前市场需求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缺乏基本的市场管理能力。所以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还应该积极帮助他们转变这些观念,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还应该在新生入学教育之时,就将互联网+的创业教育引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规划教育体系中。
(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组织纪律性较弱、集体观念较缺乏、文化基础较薄弱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首先在创业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创业教育课程的普适性和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体系;其次在创业实践教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完善工作机构和服务体系,多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创业培训、创业论坛、创业交流、创业竞赛等,创造和谐的创业环境,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鼓励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自主、自发、自动、自觉地开展创业活动。
三、結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服务,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应紧抓时代脉搏,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创业平台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长华,丁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8):77-78.
[2]白岩,张志义.“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116-117.
[3]徐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力及培养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01):75-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