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马艳
目前,朗读已经引起普遍的重视。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朗读的规定缺乏足够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增加了朗读的成分,却没有进行切实的训练,所以学生朗读的时间虽然增加了,朗读的效果却不理想。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发挥朗读的效能呢?现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明确朗读的目的。
没有目的的朗读活动,往往是读而低效,甚至是低而无效。专家指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目的是朗读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朗读训练的目的,可分布在教学的三个阶段。
1、教学起始阶段的朗读:在教师未范读或读讲之前,先指名学生试着朗读一下课文。这时读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要读准确,读通顺。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要读好长句,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读得流利,读懂课文。要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要读出停顿,必须让学生明白逗号、顿号、句号、问号和感叹等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有长短之分。要读出重音,是通过指名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三)要读出感情,发展智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范读,就有可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生动具体的主体画面,从而体会文章所蕴藏的丰富深刻的含義,辨别与体味文章的感情与趣味,形成直觉性与愉快性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的问题和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以便加强教学中的针对性。学生在尝试读的过程中,发现打顿、结巴、回读以至读错等情况是正常的,老师应耐心对待,热情帮助,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朗读。发现了问题,待朗读完了,再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矫正。
2、读讲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这个阶段的朗读活动是很多的。其目的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其具体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促进学生理解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某一种写作技巧,也可以激发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等等。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总是和老师读讲、分析、点拨以至于启发思考,提出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3、读讲结束阶段的朗读:这个阶段的朗读,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赏析、综合、总结。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促进背诵,加强语言的积累。这时的朗读是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训练朗读的方法。
朗读是语言、智力、情感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能充分发挥其对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都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在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中也是要值得关注的,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行动。老师可以采用激将法,例如在学生《军神》时,老师说:我读了很长时间但是读的不好,谁敢跟我比赛,看谁比我读的好?这么一问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纷纷的来挑战老师,一下子班里的气氛就活跃了。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求胜的心,也就有了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边朗读变表演的形式,例如课本中涉及到给刘伯承做手术的过程,学生在朗读几遍之后对于做手术刘伯承的动作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可以在朗读之中融进一种紧张的心情。这些方式对于朗读氛围的烘托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山雨》这一课时,一开始我先范导学生读出逗号,句号的停顿,抓住里面的重点词,用轻重缓急的语气,读出山雨前,山雨中的和山雨后的色彩和山雨给山林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2、教师示范指导。俗语说:叫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首先,教师要下苦功夫按要求朗读好每一篇课文。我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或利用电教手段进行示范朗读。其次,都是要作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久而久之,让学生学到一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第三,对于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应相机适时传授给学生。第四,教师范读的速度必须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思维速度、视读速度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收到示范的效果。如教《陶罐和铁罐》《穷人》这些课文时,通过我的范读和分析对话语言,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说话语气,同时还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进行语感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提高说话技巧。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由于课堂时间是有效的,教学的内容也是固定的,因此要花大心思对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式的解读,提高课堂的使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中,可以鼓励同桌之间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是进行分小组练习,然后进行挑错训练,纠正发音错误、停顿错误等,同时也要肯定好的,让大家共同学习。最后辅以交流,讲一下对文章的理解。在时间十分紧凑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范读和伴读,老师要有比较高的朗读水平,并配上合适的口型和表情动作,让学生从这个直观的感受中了解文章内容情绪的变化,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开头是写在长安街回忆遇到总理的画面,语气是要愉快幸福,接着在看到灵车的时候语气放缓,音调加重,并抬头远望,表情凝重,这时候学生要认真的观察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朗读节奏,对于轻重缓急自己可以在不出声或者是小声的模仿,以此来体会失去总理的痛苦之情。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4、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教师子啊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布置一些朗读类的作业,例如老师可以规定学生要预习一篇课文,要每天的朗读几篇诗词,并且能够写出对这个文章的一些感触,规定每天进行检查,这样的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朗读的考试,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并给予小的奖励。再次,也可以实行课堂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打分,这就督促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朗读,不能偷懒。或者是让学生互评,让同学们告诉你哪里读的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朗读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为小学生创造更多有利的朗读条件,让学生具有相当的朗读,这也是学生智力当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的质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文,在朗读中体验语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