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历史与社会研究性学习整合探究

时间:2024-05-11

黄剑鸣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课改的热点和亮点,它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这是我国教育面对未来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于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如何与学科教学整合,便成为笔者探究的问题。

一、历史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从狭义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种各类学习活动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首先,学科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研究性学习与现有的历史学科教学既不能相互排斥,更不能相互取代,而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科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而研究性学习如果没有学科教学打下的知识基础,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好能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最好是在学科教学中产生,否则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的提出和选择上,就会变得漫无边际,改变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变成为了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大多是选取一些和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如选择世界热点问题(如中东叙利亚问题)和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为研究课题。从历史学科学习角度看,要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问题意识来解读有关历史知识,用历史学科知识科学地分析有关现实问题。重视历史现象与当今相关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的关系。这是历史认识上的升华,也是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所在。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在学科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必须的理论依据。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科素质的发展。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动机明显增强,他们总是自觉地拓宽和加深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历史教学封闭单一的模式,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创新实践能力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一种探究未知领域的积极态度和科学精神。毫无疑问,这就弥补了学科教学的不足之处,这对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

用。

二、历史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模式

经过积极的探索,笔者初步建立了“两条学习主线并驾齐驱”的学习模式。其含义为:以每个单元(或以课时)的学习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历史学科学习主线”和“历史研究性学习主线”同时贯穿在整个单元(或课时)的学习过程中。这两条学习主线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促成单元(课时)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达成,但是,两者在内容结构、学习方式、实施手段上又有极大的差异。“历史学科学习主线”是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历史研究性学习主线”是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的自主性、开放性、协作性、生成性的学习过程,它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任务。见下图:

“单元概述教学”(或课时教学)和“问题竞标”是一个学习模块的开端,是两条学习主线的起点。“问题竞标”是美国“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启发而来,是指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与本单元(本课时)知识构成相关的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投标会”的形式由各组成员共同协商,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为了能够找准自己真正喜欢的课题,同学们不仅对“问题竞标”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而且会认真地学习“单元概述”(课时引入)努力地了解本单元(课时)的知识组成,以期发现他们将要面临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理论支撑点。

“单元分课教学”(或课时主干知識教学)和“研究过程”分别是两条学习主线的主体组成部分。“单元分课教学”(或课时主干知识教学)是对该单元各课内容(或该课时内容)的常规教学,它是学生当前学习的主要任务。“研究过程”指各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分课(某课时内)学习同步进行,主要在课后完成,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或者可以说是家庭作业。“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制作研究成果”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各小组进行责任分工、确定目标和方法、拟定计划等工作;第二阶段则是依照既定的方案,充分搜集材料、调查取证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将研究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小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的结题材料,并用相关软件制作网页,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形式的电子课件。在这个过程中,两条学习主线间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教师所提供的问题的支架源于单元知识(或课时知识),为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同时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完成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单元(或课时)总结教学”和“论文答辩”是两条学习主线的尾声。“单元总结教学”(或课时总结教学)是梳理全单元(或全课)知识纲要,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而“论文答辩”正好促成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借鉴高校论文答辩的形式,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如计算机、投影仪、图片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演示和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其它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可能成为评委,每一合作小组需要尽力解答师生提出的疑问。实质上,“论文答辩”过程是“研究性学习主线”的结题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达到了高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