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数学如何打破惯性思维

时间:2024-05-11

邬建瓴

【摘要】随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有了大学提升自己的机会。可以由于虽然大学生数量提升了很多,但是学生的平均素质能力下降了不少。以往上大学的环境竞争激烈,最终能上大学的大都是杰出的人才并且具有很强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意识。随着大学的普及程度变高,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迎合新环境的需求一改之前的教育风格。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大学数学让普通学生学会打破思维惯性,能换一种方向、换一个情景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惯性思维 大学数学 创新意识

一、大学生数学学习存在思维惯性

(一)什么是思维惯性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简单点说的思维惯性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慢反应,一种是不经过大脑的直接反应。这后者就是一种惯性定势,它仅仅是根据你的习惯从而自我的反应出来。就比如你走路一样,你并没有控制你先迈哪一只脚,事实上你也并不清楚你先迈的哪一只,这就是惯性思维的表现。有人可能会反驳我,说数学中解答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完成的,这并不符合思维惯性的定义。其实不然,这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数学中的惯性思维是高级别惯性,而像迈步则是低级别惯性。数学中的惯性思维表现在,一种题型在你脑海里产生了固定的解题思路,并且只有一条或者几条路。而打破这种思维惯性,会让你获得无限可能。

(二)思维惯性的弊端

以数学为例,数学是最培养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它是反映一个人能力的基础。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想表达的话都没有整理好思路,那这个人还能做什么。其实数学不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那些数学好的人陷入了思维惯性之中。数学是培养一个人理性思维的启蒙学科,当人们陷入思维惯性之中后,就会变成一个偏执的非理性人。这种偏执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就像一个小学生在熟练应用加减法后突然接触到乘除法,这会让他们很难适应改变。思维的惯性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前提,而思维惯性则太过于死板,将创新思维定格在一个有范围的框架里。

二、思维惯性形成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不正确

在中国这个教育大环境下,每个人基本上走的都是同一条路。每个学生从小到大的学校经历就是听老师讲概念、背概念、做题、听老师讲题、再做题、再听老师讲题,这么一个周而复始的活动。老师在教学上起到的大部分只是一个翻译器的作用。为什么说是翻译器呢,因为以往的老师们只是把概念和类型题换成了学生能懂的形式进行传达,就像中英翻译器会将英文转化为中文一样。就这样的教学方式而言,能够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是少而又少,学生们在此环境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已经变得开始麻木不仁了。以往的老师舍本逐末只重视培养解题效率,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培养。

(二)学生认知错误

受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出现了问题。普遍的学生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算术,其最大的应用也就是去购物的时候不会算错账。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数学真正的能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你不能说大学数学只是在教你微积分;因为在牛顿没有发明微积分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数学这门学科。牛顿本人能获得如此多的科学成功,数学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认知出现错误,那么会导致其行为也会出现偏差。这样就会使学生走向错误的研究方向产生了错误的态度从而又研究了错误的方向,成为一个无限向恶的死循环。学生的认知错误不光体现在数学方面,比如说市场营销并不是做销售,企业管理并不是做总经理,投资学并不只是玩股票,广告学也并不只是教你打广告。

三、如何利用大学数学打破学生思维惯性

(一)设立小组进行互动

课堂中将所有人进行分组,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说话的机会,这样,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表达的更加准确、更具有创造性;全班发言,让学生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再在全班同学来说,就容易接受了,有的只需把小组说的话再说一次就可以了,所以压力不大,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总结、说出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学困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变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提问,让学生来说一说,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防止学生走入惯性思维误区。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惯性思维得以打破,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不一样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少做类型题,将各种题型揉成一个深度的复合题

数学课堂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效率问题,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做同种类型题和讲解同种类型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学生解决问题时陷入了同类型的惯性思维误区。所以我建议将集中不同类型题柔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更改不同解题思路的排列组合,可以考察学生面对复合题时思维能力的灵活性。通过培养学生思维上的灵活性,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处理事情方面避开惯性思维陷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 人民日报,1998-12-25⑽.

[2]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