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数学课堂弥漫着诗意的芳香

时间:2024-05-11

王娟

【摘要】教育对“诗”的追寻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充满诗情的教育往往是成功的教育。数学课堂,也需要我们教师用诗去经营,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设计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积极建构 诗意”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诗意 绿色氛围 自主探索 开放评价

数学课上,我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不!数学教学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数学课堂应该是精彩洋溢、富有创造性的,应该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漫着诗意的芳香。让学生在诗般的课堂中健康成长。

一、自主探索,挖掘课堂的诗“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被教师“填”得太死,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将会丧失个体生命的灵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思维碰撞的机会,慷慨地把时空让给学生。

在教学《6的乘法口决》这一课时。“6的乘法口决”是本课学习的新知识,但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我就抓住学生已经“知道”的这一起点,让学生大胆猜测“6的乘法口决”有几句,是哪几句?学生对“6的乘法口决”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还需要去自主探究。由于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缺乏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有力的探究支点,引发学生的探究策略。于是我出示“操作探究的要求”,和自主探究的素材:小棒、小图片、图画纸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6的乘法口决”。有的学生用摆小棒来研究,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探究等。并且同样是摆小棒或画图的方法,对同一句口决又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

二、创设学习情境,让课堂洋溢着诗“境”。

数学,以其简约、抽象为代表词,但在简约的课堂中,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数学课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情境、如诗的设计,学生们在数学课中同样也能“徜徉”在诗意的学习中。

在《二十四时记时法》一课的开始,孩子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蓝天白云下,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有着一条流淌着的河。教师这样跟孩子说:“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一条河在静静的流淌着,它日夜不停,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显得那么的珍贵,你们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的河吗?”如诗的语言,如梦的画面,“时间的河流”就以这样的姿态清晰地展示出来了。随后,教师在黑板上以“线”的形式画“出”了时间的“河”,“河”上的“每一个”标记就是时间的“烙印”。孩子们被深深迷住了,教材的构思、表达和意境,如诗一般,美不胜收。

三、绿色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溢着诗“味”。

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大力提倡创造绿色课堂氛围。绿色课堂的氛围主要特征是:温暖,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都应该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每一个人。在绿色的课堂里,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不同的思想、相悖的观点,可以无拘无束地碰撞,“胡言乱语”不会受到歧视,“异想天开”不会遭遇嘲笑,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如在“找规律”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猜气球的题目。我出示图:房子的屋檐下挂着红蓝相间的气球,而房前停的一辆货车刚好挡住了中间的一部分。“小朋友们,你能猜到货车后面躲着的气球有几个红气球、几个蓝气球吗?”学生鸦雀无声,无从下手。我继续问:“小朋友们,怎样才能知道货车后面躲着有几个红气球、几个蓝气球呢?想想办法看。”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让货车司机把车开走,就知道了。”我一怔,转而微笑着说:“是啊,你真爱动脑筋,很快就想出办法了。可是不巧,司机叔叔不在呀。看来我们只有另想办法了。”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其中的规律,根据规律求出躲在货车后面的气球个数。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也增强了。孩子是天真的,我们应该多点宽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微笑着面对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去营造适合学生的绿色课堂氛围,让课堂诗香飘溢,让学生在这充满诗意的课堂里自由驰骋。

四、柔情互动,让课堂充盈着诗“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童趣、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如在引导学生交流“长方体的特征”时,一位学生说出了长方体有24条棱,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可教师及时捕捉到了来自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长方体有24条棱),给他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机会,学生说:“我原来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一共就有24条棱。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长方体有12条棱。”教师及时启发引导说:“你原来的想法好像有道理呀,为什么现在说只有12条棱呢?”学生说明了理由: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棱,也就是说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相邻的公共边,所以,长方体棱的条数应该是6×4÷2=12。教师随机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受到启发,发现了“求长方体棱的条数,只要用每个面上的边数乘面数再除以2”的公式,教师趁势引导指出:这个方法不但适合长方体,也适合其他多面体,从而拓展了讨论的意义。

诗意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经验的共享、情感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诗意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和个性的彰显,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弥漫着诗意的芳香吧!学生就能在“诗意”的课堂里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參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由关文信主编。

[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