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时间:2024-05-11

江芷君

【摘要】在当代,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渐地渗透、不断地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卢梭的《爱弥儿》作为理论基础和思想出发点,来认识、看待、分析、探讨本次新课程改革,以此借鉴学习伟人卢梭的教育思想精髓,又可以窥见中国教育由古至今的价值变化趋势以及中外教育观念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卢梭 《爱弥儿》 教育思想

从国际上看,课程改革一般每十年一个周期,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反思,探讨进一步推进的策略。 在当代中国教育事业上,前后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正逐渐地渗透、不断地深入到各地各校各学科各方面。按新课程改革的首席专家钟启泉教授的话,新课程改革是波澜壮阔、波澜不惊、不可逆转的。为什么如此评价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呢?这次课改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出色、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这将是本文下面探讨的方向。

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毋庸置疑地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来剖析问题、支持立场。本文将以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的教育理论为探讨的理论基础,以《爱弥儿》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为思想出发点,来看待、分析、探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从《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看当代中国的新课程改革

(一)儿童为中心的观念。

1、对“儿童中心”的理解。

卢梭认为要把儿童造就成为自己实现自己意志的人,这种自由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在爱弥儿身上有了表现。要把儿童当人看,要把儿童当儿童看,从儿童的自身特点去实施教育,培养身心率性发展的儿童,因此任何在教育中对儿童个性的压抑都是不能容忍的。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什么,而在于保护儿童不受到坏的动心的影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儿童应成为无可置疑的中心。

2、从卢梭的“儿童中心”看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内容之一是實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地注重传授只是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国语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由过去注重“双基”的教育到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在这一功能转变中,可以看出新课改更加注重针对儿童自身特点去实施教育,培养儿童的个性。

新课改的又一内容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儿童中心”的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教给儿童什么,而在于保护儿童不受到坏的动心的影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是相对立而言的。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由领导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者、探究学习中的启发者、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师生关系也由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教师本位转变为新时代的“对话-协商”式的儿童本位。

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儿童本位的课程发展观,归根到底就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与凯洛夫“对儿童及儿童研究的否定”的教育学观念形成极大反差,是我国新旧课程的根本分野,体现这新课程改革的闪光点之在。

3、我国现实中“儿童非中心”的现象

在我国现实中种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仍在社会、家庭、学校中频频出现,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甚至有种种原因使儿童失去学习的机会,这些都让我们有必要正确看待儿童和尊重儿童。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的基础,承受着沉重的知识学的负担,大量练习题和课外兴趣班铺天盖地地压向他们,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爱好。如此的教育,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儿童不可能用心去学,也不会专注于这一方面的学习,更不会成什么才,相反会给儿童造成厌学的情绪,以及对父母的反感,最终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父母要尊重儿童,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让儿童的天性真正释放。

(二)在活动中学习的观念。

1、对“活动中学习”的理解。

卢梭对通过书本进行学习深恶痛绝,主张让儿童在亲身的活动中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就像爱弥儿通过折纸来学习平面集合,通过旅行来学习地理,通过夜间观察来学习天文一样,只有结合实际来行以求之才可能是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他一再强调教师应该巧妙地在活动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向学生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利用“实际的事物”,而不能“把力量用在说话上”。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的教育,必然会培养出一些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的人。

2、从卢梭的“活动中学习”看新课程改革。

曾问过我的一名中学老师:“我们能不能像卢梭教地理那样做?”老师的回答是:“我们也知道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好,但绝不能这样教,因为‘离题太远,拿不了高分,考不上大学。师生头上有‘指挥棒,决定着学生今后的生存状态,也决定着教师的职称升迁、工资待遇、奖金发放,校长是一级官员,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思想,校长没办法,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围着‘指挥棒转,连答案都是‘大一统标准,偏离一点,就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岂能马虎?

为了改变师生围着‘指挥棒来教育与学习的现象,本次新课改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即建立发展性的评价系统。这样一套评价系统,有利于将教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各种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更有趣的、更有意义的学习平台,从而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之一伟大改革。

二、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这一次新课程与过去七次课程改革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以往七次的课程改革知识教科书的改头换面,充其量是教科书的改朝换代。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从各方面的教育理念出发,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清晰地界定了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这样的学习与发展,又是符合了自然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满足了时代对新一代的要求。因而,本次课程改革是波澜壮阔、波澜不惊、不可逆转的,符合了中国国情的发展要求,符合了教育学史的不断更新发展,更是符合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系统的革新。

但是,面对着以往根深蒂固的教育系统,要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遇到困难与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必将要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

[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M]

[3]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 -钟启泉教授访谈[J].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

[4]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第二期.

[5]武守志.《爱弥儿》与素质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第三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