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杨淑湘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最为重要的启蒙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幼儿教学要立足于幼儿的未来发展需要,关注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形成,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基,要摒弃过分强调知识的弊端,让幼儿享受学习的快乐,构建着眼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学。
【关键词】幼儿教育 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
传统的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小学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又走上了拔高发展的极端,家长基本上是孩子一出生后就着手进行教育,稍微长大一点就开始了艰苦的学习,上英语班、艺术班,给幼儿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使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快乐的童年被畸形的教育方式剥夺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面纠正了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以人为本,积极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新教育。那么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呢?
一、教学过程活动化、游戏化,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以前的幼儿教育,总是按照小学教育方式,整齐划一,以老师讲解为主,像要求小学生一样要求学生把手背在背后,坐直身体认真听讲。限制了幼儿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儿的三岁至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的大部分生活经验也是在幼儿园获得的,而幼儿的年龄特征就决定着他们不能像小学生那样接受学前教育,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地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幼儿建立知识经验积累。如开展“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游戏,把幼儿分成几人一组,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制造出不同的形状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把多余的纸币存入银行,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仅凭自己手中的工具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同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才能完成。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好品德,让良好的品德和意志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游戏的安排,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虽然是活动的设计、指导者,但不能把所有的一切关于游戏的工作全部承包,要让幼儿积极参与,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来完成。游戏环境的布置,以往都是教师自己准备,摆东西,找学具。游戏结束后,还要教师一个人来收拾。如果发动幼儿,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在主动帮助老师布置游戏和收拾游戏结束后的残局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如《图形的联想》游戏活动,先要将画着虚线的圆形纸片分到每个幼儿手中,如果只让教师分,会耽误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指派几个幼儿给幼儿们分发,既让幼儿在分发圆纸片过程中加强的相互间的沟通,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同时在分发过程中,可能出现有的幼儿有多张,有的却没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处理,多分的要主动拿出来,接受别人送过来的纸片的幼儿要主动地说:“谢谢”。这些过程的经历,丰富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正确的交往习惯。活动结束后,教室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废纸,许多幼儿教师都是自己打扫,幼儿作为观众。这种做法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教育资源,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首先要把自己在剪纸活动后留下的废纸收拾好,然后再帮助其它幼儿收拾干净。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能留下垃圾让别人清扫。这种主动参与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受益终生。
三、积极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个性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要让幼儿长大后成为充满活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如进行《串门》的游戏,让幼儿自觉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具体场景,摆设好两个桌子,一个桌子上摆着各种水果,另一张桌子上摆上许多玩具。在“家”的外面放一把椅子当“门”。游戏开始,扮演“爸”、“妈”的幼儿带着一个幼儿来串门,来到门前要按门铃,家里的人开门后双方见面。让幼儿自己说说见面后应该怎样打招呼?“阿姨(或叔叔)你好!我来找李娜,她在家吗?”这是家中的李娜应马上走出来打招呼:“你好,张静小朋友,请进来吧!”然后向自己的爸、妈介绍同学张静:“这时我幼儿园的小朋友。”爸、妈说:“张静小朋友,快进屋坐吧!”等客人都进去后,小朋友又该端上水果叫客人吃并把玩具给小朋友玩。大家问寒问暖,高高兴兴地进行游戏。然后一组一组轮换反复活动。看看哪个家庭表现最好,哪个客人表现最好,就这样,学生在串门的游戏中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了做客和待客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礼貌,奠定了全面发展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有意地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如组织春游、户外游戏、公益活动等等,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良好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早期的智力开发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早期良好情感的养成,早期思想品德的培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精心培育。通过学前教育,要使幼儿多一些自然的体验,多一些情感的体验。如《心情变变变》的教学,教师可以做出两种不同的表情,让幼儿猜测教师在想什么,了解到不同的表情有不同的心理感受。然后处是各种幼儿不同表情的照片,让幼儿想一想,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些表情,这些表情出现时,又代表怎样的心情?你喜欢怎样的表情?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并请同桌同学提出各种表情要求,自己做出来。在幼儿掌握表情的含义后,教师向幼儿说明: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像是有一只怪兽来找你,所以要像一些方法来对付心情怪兽,把它赶走。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生不高兴的事情时,要多想办法解决,努力让自己时刻有一个好心情。同时小伙伴不高兴时,要注意让他高兴起来,大家都要互相关爱,都有一个好心情。让幼儿享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获得美好的生命体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