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语文教育下文言文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

时间:2024-05-11

曾子毅

【摘要】由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难度较高,导致部分学生谈文言文“色变”,而部分老师也会感到文言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与教都产生畏惧心理。本文将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来探讨在中职教育下如何进行文言文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 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2-0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是学生必修的公共文化课程,其中的文言文教学通过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化熏陶,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高尚品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虽然灿烂辉煌,却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遥远。由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难度较高,导致部分学生谈文言文“色变”,而部分老师也会感到文言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与教都产生畏惧心理。本文将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来探讨在中职教育下如何进行文言文的语文教学。

一、继承优秀文化,传其道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不理解文言文的学习到底有什么用,既不能交谈又不能写作,然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文言文的字里行间隐藏着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文明成果,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春风化雨地沐浴中华历史与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并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把其中的情、境、意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感受、领会,让学生在文言文的世界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最后起到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文以载道,文章的精华在于作者通过它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文言文教学,应当首重文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人文思想。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中国古典文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映射出我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儒墨道法,百家争鸣;诗词文赋,百花齐放。有时是“劝学”、“从师”自律进取的君子之道,有时是“将相和”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广阔胸襟,有时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铁骨,有时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文言文不只是文言句式,更重要的是先辈贤者穿越千年对我们诉说的中华精神。

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应当重义不重形。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枯燥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法句式在中职院校当中缺乏充足的课堂时间、大量的反复练习就完成很好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是不现实的。

二、打破传统模式,授其业

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打破传统模式,符合时代性。过去老师在课堂上突出的都是一个“讲”字,老师仔细讲解,学生认真听记。教学常用 “串讲法”,老师一字一句翻译之后再理顺文意,所有字词句的意思搞明白,就总结段落大意,而所有段落大意梳理之后,归纳起来形成中心思想,再是体现文章主题,最后则是对写作技巧的分析讲解。在“串讲”的课堂上,老师虽然“精益求精”,然而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的效果实在差强人意。如同给厌食的孩童喂饭,米饭蒸的再香,不搭配一点他们爱吃的菜肴,终究是咽下去的少,吐出来的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其追着喂饭,不如让孩子爱上吃饭,甚至成为“吃货”。原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少、慢、差、费”的填鸭式教育已然不适应如今知识大爆炸的网络信息时代。拿起手机,文言文的字词的解释,网络词典全面详细;文段的翻译,“度娘”随手解决;主题思想与写作手法的分析,各路大师各种角度的理解应有尽有。困扰文言文教学的不再是学生知不知道,而是学生想不想去知道,教学中不但要考虑学生是否“学得会”,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会去学”。那么,兴趣教学则是解决学生对文言文有畏惧心、排斥性问题的关键。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教学中如何运用巧妙地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面对中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要有针对性、时代性。同样是解读课文,可以新解、趣解文言,可以加入更多的现代的元素,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背景新解为新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秘书的职场小白,有理想有抱负有底线,却又因办公室黑幕被炒了鱿鱼,心情郁闷之下化身“驴友”;课文内容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仙侠小说与连续剧;最后再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李白的心境与情感。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甚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台词与动作,感受另类cosplay的乐趣。诸如此类,以兴趣为先导,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改良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三、丰富课外阅读,解其惑

课堂的时间是“骨感”的,课外的时间是“丰满”的。对于浩瀚如烟云的文言文经典,只靠课内教学只能是收效甚微。然而在学生的平时生活中,文言文经典的阅读是极少的。相比于难以理解的文言文,他们更愿意选择武侠、玄幻、言情这样的休闲之作。而之所以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对文言文经典的“不懂”:一是不懂字词句的意思,难以理解;二是不懂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难以领会;三是不懂如何欣赏经典名著,难以找到共鸣与乐趣。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在学生应当选择哪些合适的文言文经典上解其惑,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积极向上的作品,而又由浅入深,不会一开始就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在学生品味文言文作品时也要及时解其惑,使学生在难于理解与欣赏时能够“一语惊醒梦中人”,甚至是与学生共读经典,教学相长。

开卷有益,文言文经典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经典兴趣,在于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阅读喜好与欣赏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如可以选择先以某个人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再引导学生在文言文经典中去找寻这个人的踪迹,或是从这个人的经典作品中更深刻地去认识这个人;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再让学生去文言文经典当中找寻故事原型,沿着时间长河逆流而上追溯历史真实;也可以把同类型作品进行古今对比,理解文言文独特的表达方式,感受古人贤者的思想情怀,从而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独特魅力。

文言文教学应当以“传道”为先,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熏陶,继承灿烂中华文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授业”为媒,通过打破传统、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沟通古今,以课堂为桥梁使学生与文言文之间天堑变通途;以“解惑”为辅,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从敬而远之到好奇喜爱。总之,中职语文教育的文言文教学并不难,重要的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去“传道授业解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