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许芽治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在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初中语文为例,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而现代文学作品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果确定其阅读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材内容改革活动中所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拟论述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内容
1.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不相适应
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不相适应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尽管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活动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文本阅读的教学活动也不断受到诸多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评论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可以说,好的阅读教学是优秀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和教师方面均不断加大了对于阅读教学的投入力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生们的阅读相关综合水平却没有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
1.2个性化阅读泛滥
个性化阅读泛滥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又一问题。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在喊,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也正在不断加重素质教育的比例,素质教育看似已经大行其道,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了“过犹不及”的问题,而个性化阅读泛滥就是这一问题的产物之一。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夸大所谓素质教育的功能,过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想象和个性,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误解。由于初中学生仍然处于三观塑造时期,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将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对作品解读出现完全不符合逻辑的错误和笑话[1-2]。
2.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2.1依据文本的体式特点
依据文本的体式特点即要求在进行现代文学作品选择时,所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其体式特点应当要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为初中学生所接受并认可。这就要求目标文本在语言、结构等方面都不能过于复杂,既要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水平,又能够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文本,了解文本内容。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现代作品选择为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中集中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陪伴在自己左右的故人。就体式特点而言,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众多文章中较容易理解与阅读的作品。众多周知,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最为酣畅淋漓也是最具文学战斗精神的,然而由于受到时代和个人写作特点的影响,先生的杂文在语言、结构等方面依然具有较为明显的文言半文言特点,而这样的文章如果直接拿来让初中学生进行阅读,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较为明显的生硬和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在先生众多白话文作品中选择这一篇,也是有其深意在里面。这篇作品收录在《朝花夕拾》中,它是先生充满细腻感情与浓厚深情的作品集,学生在品读这一文本时,很容易感受到鲁迅在透过文字所想表达的那种情深意切。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记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玩耍、学习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正好与初中学生当下的经历类似,这就使得学生们容易在心中产生认同感。尤其是对于求学经历中一些刻画较为深刻的事件,学生们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例如鲁迅在迟到受训之后,默默地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而这种既感到羞愧又暗自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迟到的心情,也只是初中学生才能深切体会到的。
2.2依据文本的教学功能
现代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然而然就承担起相应的教学功能。在选择具体的现代文学作品时,依据文本的教学功能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既依据文本本身的教育意义,同时还应当依据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实现其自身价值与整体价值的有机统一[3]。
以《斑羚飞渡》这一现代作品选择为例,这篇作品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奇幻色彩,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到斑羚为了大我牺牲小我而凌空飞渡的描写时,他们的内心无疑是深深受到震撼的。而这一文学作品之所以被选入语文教材,自然也有其毋庸置疑的道理。文本中最精彩的一幕无疑是“斑羚飞渡”,然而就教学目的而言,光让学生被这一场景刻画所折服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透过斑羚飞渡的表面现象,去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飞渡之后要怎么继续生活?只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下去,才能对这一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有所探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老斑羚为了小斑羚而牺牲自己,这种行为只有动物才有吗?你们的父母有没有为了你们而倾心尽力?小斑羚明知飞渡会牺牲老斑羚,它还是毅然地跳了过去,它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通过不断向学生抛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才会继续追寻答案,并将个人經历和感悟与其结合起来,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经过教师提示后,学生将心比心,明白了前辈对于后辈那种含辛茹苦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明白了小斑羚为了生存而不惜承受痛苦顽强地生存下去,因此,斑羚飞渡教会我们,要不放弃希望,要感恩父母亲人。这样才真正地实现了《斑羚飞渡》这一作品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钱林波.“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再辨析[J].语文学习,2011,1(02):10-12.
[2]陈尚达.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如何成为可能[J].语文学习,2012,5(11):10-12.
[3]潘涌.外国母语教材的基本价值取向[J].语文学习,2013,2 (04):13-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