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韩淼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在于,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根本指导,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训练,一方面进行思想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封闭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青少年学生之中普遍存在“热爱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教学”的不良现象,致使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处于“高消耗、低收益”的低层次化发展态势。如何切实有效地改变这种低糜现状呢?理论和实践表明: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通往良性发展的康庄之道。本文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育开放教学 以生为本 实践与思考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新课程理念在确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新型教学关系的同时,倡导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主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只有围绕学生现状和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强调并尊重主体学习地位,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形成相对强大的教学合力。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开放性教学活动已逐步形成一种时尚性主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职教体育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善于创新,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在开放性教学中“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从中攫取寓教于乐、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在优化课程内容中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诚然,教材既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又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其编排与设置具有相当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实践使用也提出了合理有序的要求。然而,教材使用和教学内容并非一层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当的优化发展空间。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既可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效提升课程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学相长。比如,把社会流行的广场舞、武术操和健身项目等适当引入课堂,既可积极迎合职校生的体育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习视野,为课程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再如,体育虽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却绝非孤立无援的,它与许多学科知识之间有着一种相辅相成、共荣互促的紧密关系。执教者在课程教学中若是做到相互渗透、优化整合,既可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发展意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赢得“1+1>2”的综合效应。
二是在灵活选择方法中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培养大批量的专业型人才,而是通过课程实践活动,在训练体能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体育健康意识,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性基础。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摒弃“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课程活动模式,努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自由灵活地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瞬间完成的技术性动作,可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训练”的方法;或者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缓放—定格—回放”,便于学生在认真观察中体会训练;也可按照“强弱搭配”原则,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教活动。既可满足学生的求异、求新、求趣心理,又能收获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三是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教学的开放性特征比较显著,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多以室外形式为主,有利于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心理环境中学习、实践和创新;“课堂之外,大有作为。”就普遍现象而言,许多学校及其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利用率还是比较注重的,然而对课外体育活动缺乏足够重视和认真引导,而是“由着学生随性而动。”比如,可以通过学校部门、学生社团等途径,号召建立单个或多个项目的体育学习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的体育项目比赛,不断放大“以赛激趣促学”的活动效应。再如,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执教者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健美健心(男子武术操、女子健美操等)的运动项目,在集中强化训练一段时期之后,激励和引领他(她)们在业余生活中积极开展表演性活动,努力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构筑起一道炫目靓丽的风景线。如此而为,既可施展体育运动的魅力风采,又能丰富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精神家园,还能逐步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发展信念。
四是在实施激励评价中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由于学生之间无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性,尤其职教生群体既存在“90后”“00后”的时代特质,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如学习能力不强、行为品质欠佳、情感心理脆弱、追求动力不足等。正因为如此,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应本着“以生为本、全面促进”的指导思想,在开放性教学中积极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活动。尤其对于那些体育“薄弱生”和“潜能生”群体,更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积极引导为主,以激励赏识为主,以疏导规范为主,以帮助促进为主。无论在教学活动还是评价环节,要力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切不可“用一根尺子量人”,把更多的赏识、关爱和帮助倾向他们,特别要注重进行“精神鼓舞”和“信念扶贫”,从中赢取千里跬步和江海细流的培育效应。
综上所述,开放性课程活动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学相长课题。它既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转换和业务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体现,又是考量其责任意识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工作特色,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