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庞学群 刘伟
【摘要】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而对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认为将文献解析、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等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良好训练,可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实践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级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科研能力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211工程”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7-02 高级植物生理学是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农业院校如生物学、农学、园艺学、林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均将之列为学位课程或重要选修课程。因此,每个学校修读该课程的研究生人数很多,如华南农业大学每年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超过100人。另外,研究生从不同的学校考入,在本科阶段接受的基础植物生理学或植物生物学课程教育的深浅不一;研究生又有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之分,它们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因此,传统的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针对这一新的情况,如何在迅速建立高级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适当引入研究热点及前沿的知识内容,使研究生尽快进入科学研究和创新研发阶段,迅速提高相关科研能力就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的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尝试。
1.课程改革满足农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支柱产业,农科研究生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的植物生产类研究生教育已由过去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研究生在于培养从事以认识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农业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前沿,强调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均较强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强调的是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改变了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过去的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重点放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上,邀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比较强的教授开展讲座式和讨論式上课,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力图引导研究生将自己科研或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上升到植物生理学理论高度,从而提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2.教学内容的配置,既涵盖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又不断更新和提高
虽然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体系极为完整的历史悠久的课程,但我们的高级植物生理学却没有采用任何单一教材。一方面,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基础植物生理学或植物生物学的学习,已基本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在高级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没有必要再次以完整的授课内容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主。另一方面,植物生理学科发展很快,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没有教材的限制,教师可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生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双重需求。没有教材的限制也更能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章节范围内尽量介绍发展迅速的热点及与生产实践中专业相关性更强的内容。教师在课后会将ppt课件复制给学生,使他们在复习甚至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实践中使用,研究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团队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内容架构及教学改革进行经常性研讨,而改革和变化又始终在课程体系的范围之中。
3.教学方式改革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3.1 集中授课与分组讨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师生互动
近年来,我校修读该课程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专业方向及本科知识背景差异很大。过去的大班授课、以构建内容体系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研究生不能根据感兴趣的专题进一步拓展,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教与学之间也缺乏互动。教学团队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采取集中授课与分班讨论相结合教学方案。分组讨论围绕各位教师的授课专题进行分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也可结合导师的课题自由报名,并在各位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这一方案实施几年的经验表明,专题讨论课是受到研究生普遍欢迎并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通常专题讨论的都是本领域的热点问题或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在讨论中研究生思维非常活跃,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讨论的内容记忆深刻。如果能将课程内容结合专业方向特点,再加之导师及师兄师姐的参与,利用各实验室seminar的时间,针对具体研究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教学效果更佳。
3.2讲座式教学介绍学科前沿,与名教授零距离接触
讲座式教学近于学术报告,教师常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系统而有选择性地介绍某一专题的内容,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超教学大纲,能迅速把研究生引领到学科前沿。由于讲座式教学是围绕某个专题展开,该专题又属于教师的优势研究领域,因此讲授起来就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很强的故事性,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开展讲座式教学的老师一般为校内知名教授,能与学校一流学者直接交流,对研究生也是一种激励。
3.3文献解析
根据不同研究生班的特点,由授课老师选择一篇本领域的经典文献,布置给研究生精读,然后由研究生制作PPT,给全班同学介绍该文献的立题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取得的研究结果及其意义,最后由教授进行点评。这对于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创新设计均具有极好的训练效果。我们有时候针对某些特定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分组进行讨论,由不同的教师,甚至邀请相关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
3.4双语授课,帮助学生专业英语的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国際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求研究生教学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高。进行双语教学,使研究生在掌握和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英文专业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使研究生能迅速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承担该课程的各位教授,均在国外相关实验室从事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专业英语较好,能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3.5考核制度的改革,督促与检查研究生的学习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按规定需要对研究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传统的做法是进行期末综合考试。但这种考试方法仅反映了研究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记忆和理解能力,难以反映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为此我们进行该课程考核时,一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植物生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仍然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但均为综合问答题,由授课老师根据各自的专题领域提出一道重要的理论性问题或生产实践型问题,占总评成绩的60%。此外,在专题讨论课和文献解析课环节,由授课老师根据研究生汇报时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考察研究生对专题或文献的研究背景、思路、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及研究生综合演讲能力。
4.小结与展望
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周蕴薇(2006)认为,科技文献查阅及综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是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方面。本课程将文献解析、学术讲座、课堂讨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无疑在上述4个方面都对研究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良好训练,培养了他们研究、实践及创新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激情。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今后仍然需要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变化而加以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致谢:本文完成过程中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晓峰教授、卢少云教授、陶利珍教授、彭新湘教授和陈建勋副教授,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廖红教授和田江教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周蕴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6 (6):42-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