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24-05-11

宋敬宜 樊玉仙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 健康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2-02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的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幼稚,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因此,全面把握高中生心理问题,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疏导,帮助其避免问题的出现,从而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在中学生中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

一些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课,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做事敷衍,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高。

(二)逆反

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反抗。

(三)易怒

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等。这类学生的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哭叫,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四)早恋

一些学生没有考虑到,早恋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感到迷茫,连自己都不知道,没有真正恋爱的能力、明确的意向和严肃的责任感。

二、采取积极措施,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有着特殊性和规律性,因此教育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让学生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采取释放、转移、升华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

1.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師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

2.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利用校广播站和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自我疏导常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式心理疏导,取得自我调节,平衡心理的较好效果。就新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进行个别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生活圈子,决定了中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有三类:同学、老师和父母。下面我就同学们如何处理好这三重关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愿能和同学们达成共识。

1.对待同学朋友应以诚相待,团结合作。在学校,同学间的交往都应是以平等互助为基础的学习合作的过程。在共同的活动中,学生最能彼此知道对方的长处与不足,并且在其间,为了目标的接近,大家会学会商量、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信任,学会说明和劝告,学会倾听和接纳,学会坚持和拒绝。这些都是处理人际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与异性交往必须把握原则,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让老师放心,才是对自己负责。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才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2.对待家长老师要尊重理解,担负责任。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矛盾也增多了。这个时期,中学生容易与父母发生看法上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矛盾、争吵,甚至出走。有人说,这就是学生与家长之间不可逾越的“代沟”,其实,这样的“代沟”即使存在我们也可以用手、用心去把它填平。有些子女觉得父母管得太宽,认为干涉了自己的自由。这种时候,如果能理解到父母的一片赤诚的爱心,再扪心自问:自己又有多少社会经验?也就能心平气和地对待父母了。所以,要别人理解,首先就要理解别人。其次,中学生要很好地分析一下,如自己与父母的分歧是非原则性的,并且自己确实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心置腹地与父母换看法,争取父母的理解,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而言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学会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中学生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