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1
张永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4-01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增进以课程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自主,然而,当校本课程被定位于“持续时间长”“大规模”“精英教师主导”取向时,其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理想预期就被降低了,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微课堂以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基点,既体现了校本课程追求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定位,同时又因其“灵活而有针对性”“聚焦现实问题”“小步子快跑“等内在属性,拉近了和教师课程能力最近发展区的距离。因此,本文试图从校本课程微型化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一、教师课程能力面临的现实困境
目前,国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流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即学校对所有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改造;狭义上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國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然而,或是先入为主,或是急于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中常被理解为后一种形态,其开发过程也被看成是课程编制,教材编写,课程评价等一系列专业性极强的活动。“专家指导”“校长领导”“精英教师主导”的开发小组完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工作,这一过程开始于学者专家和少数“精英”教师对问题的研究,然后是开发解决方案,终点是解决方案在大量使用者中的传播。大多数教师实际上还是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扮演着忠实地实施由少数人开发的既定课程的角色。再加之此类校本课程通常都要持续一学期以上,但又不在教育评价范围之内,校本课程非但没有实现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预期,反而导致部分教师的本能抵抗。
二、微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1.学习方式更灵活更有针对性
微课是以某一学习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相关活动,所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更重要的是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群落。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也丰富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微课程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让学生时刻学习
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例上下班坐地铁看报纸,跟同事聊天、生活问题寻求百度和 Google帮助等等,都能对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类似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E-Learning平台也可以来实现。将现有的课程拆分成视频碎片,形成一个具有大量视频信息的数据库,学员需要学习相应知识,可以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搜索引擎一样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一系列索引文件,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可以是理论解析、实战案例、flash演示、情景模拟等各种素材,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的讲解只是学员知识中的一个工具,形成以学员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研究问题本身,还要查找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此类型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案例为中心的学习中的一个环节。
3.小步子快跑,让学生跑的更快更稳
研究者认为,在实施大规模课程改革时,“小步子快跑”是一条比“跨越式前进”更为可取的策略:将宏伟的改革蓝图转化为一系列小幅度的、时间分配合理的阶段性目标,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能够逐步而迅速地实现改革目标。微课正是“小步子快跑”的一种具体而合理的载体,教师通过开发各种微型课程,在一次又一次由“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构成的螺旋型研究中提升自主决策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三、在微课开发中实现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微课教学是一节完整课的教学过程的浓缩,一般课的基本环节都具备,微课的教学时间也较短,做为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精选环节,精炼语言,才能在规定的时间能完成教学任务,并录制成教学视频。这一准备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教学设计、思考、以及成长的过程。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片段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四、评估与反思
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班级,在班级中,为了班级”的课程,其价值追求是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微课程的评价应有别于传统的由外部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的测验本位评价模式,而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合作,在真实的情境中,借助观察,面谈,录像分析等方式获得更直接可信的资料。评价的重点不是最终学生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成果,而是学生审美感,成就感,兴趣感以及学习能力的养成。微型校本课程的评价除了关注学习效果之外,还应关注教师专业自主性,课程规划质量,课程实施水平。学校可以建立微型课程开发的交流制度,采用档案袋评价,描述性评价,故事评价,个案点评等方式,在教师自我叙述和他人描述的基础上,学校同事以及专家学者参与争鸣。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觉察在开发课程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教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