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时间:2024-05-11

郭立梅

【摘要】本篇论文就当前学生习作难的问题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点也就是“欲做文,先做人”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很难做出出类拔萃的文章。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寓情于文。写作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到我笔写我心,我心表我情。再次就是要找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运用写作手法让文章得以丰富起来。

【关键词】树立价值观念  激发积极性  因材施教  从实际出发  巧举事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81-02

作文,是横亘于所有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座大山,无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在这一问题面前几乎都会犯难。如何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如何使学生正确抓准文章主题,切中要点?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愿与大家一同分享。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点。

很多老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德行操守,一味给学生灌输写作技巧、段落结构等细枝末节的东西。然而,古人曾经有云:“欲做文,先做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很难做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正所谓“文如其人”,一個人的道德品性皆可以通过他的文章体现出来。而人一生成长的黄金年龄正是其学生时期,尤其小学阶段,在这时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学生人格成长不健全。这样的学生不但难以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更容易在日后的人生道路抉择上误入歧途。因此,我建议,在教学生写作知识之前,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寓情于文。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哪怕再光鲜的外表,都只是一具空壳。文章也是一样,没有寄予作者情感的文章,只是文字与词汇的有序拼凑,使人读之无味。据我了解,现在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讨厌、害怕写作文,这首先便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道屏障。要让孩子写出好作文,就一定要让他们喜欢写作文。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天生语言能力不好”,甚至搬出“左右脑”的理论。但我认为,人类天生有表达的愿望,写作只是把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个人只要会思考、对这世界有感受,就不存在“不会写”“写不出”的情况。我们要打开学生的心门,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抵触情绪,并对学生的心理加以善意的引导,鼓励他们写出自己心中所想,坚持“我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便会逐渐树立起信心,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三:找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

“南橘北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们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找对适合他们的方法。不同的花要有不同的栽种方式,同样的,对待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孩子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基本功底太差;有些孩子知道很多华丽的词藻,但只懂得一味堆砌;还有些孩子对如何写作根本一窍不通,只是从作文选上照搬照抄。这些孩子们并不是生性愚钝,只不过是还没有找到写作的窍门,作为教师,我们所需要做的便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于不懂得遣词造句的孩子,应鼓励他们多读书,帮助他们积累写作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与人交流,建全他们的语言逻辑体系。对于词汇量大,但无法将其很好组织起来的孩子,则应令他们多做一些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中心以及整体架构,学习如何将词汇恰当的穿插在文章中间。而对于写作方面的门外汉——那些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孩子,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对他们加以鼓励,使他们不丧失信心。

第四、巧妙教学,多举例子,贴近生活。

如果说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毫无疑问,写作手法和技巧便是使它丰满的血肉。任何一个老师在教习作文的时候都会尽己所能地将这些方法倾囊而授。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游记……各种文章分类五花八门,手法各有差异。而各类辅导书更是将其写得天花乱坠,令人眼花缭乱。有些老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各种方法分门别类,然后一股脑地教授给学生,让他们记牢,却根本不管学生的接受理解情况。

在我看来,单单令学生“知其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令学生“知其所以然”。举个简单的例子,作文的开头有种手法叫做“开门见山”,很多老师会对学生说:“这种手法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它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学生听得一知半解,急急忙忙地记录下来,却还是不知道具体应该怎样应用。这时,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举出几个例子,举例子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在心里形成“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的满足感,学生听懂了,真正理解了,就不会再惧怕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水平便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史春华编著,《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31页。

[2]高治军著,《教育文化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3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